8月2日,陽光普照,安徽石城縣琴江鎮漢坑村村民吳立和和往常一樣跑到后山去看整齊排列的光伏發電板,“日頭照照能發電,家家用電不掏錢,感謝政府感謝黨!彼麡泛呛堑卣f。 石城縣太陽能資源豐富,年日照小時數達1920小時,年太陽輻射量達4736.6兆焦/平方米。該縣積極推進光伏產業,變“輸血”為“造血”,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為破解光伏電站項目資金難題,該縣采取“企業控股、資本金入股、銀行貸款”的模式,與蘇州協鑫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在漢坑村建成全市首座大型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覆蓋面積3000畝,光伏發電量達60兆瓦;由贛江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業主,采取“公司+銀行+貧困群眾”的形式,建成88個共計56.54兆瓦村級聯村光伏電站項目。在收益資金分配模式上,光伏扶貧收益資金全部劃歸村集體,平均每村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近12萬元,后由村集體統籌分配,用于公益性崗位人員工資、產業發展獎勵、鄉風文明獎勵、愛心超市運營等支出,強化了光伏產業增收長效性。 “陽光紅利”惠澤千家萬戶,該縣在132個村(居)設立“愛心超市”,群眾通過發展產業、開展環境整治等活動贏取積分,兌換生產生活用品,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得到激發。全縣因光伏收益設置的公益性崗位達1191個,全部安排給弱勞動力,每戶年均增收8500多元。此外,光伏產業收益還助推了農業富民產業的培育,全縣發展油茶12.5萬畝、臍橙2.8萬畝,薏仁和翻秋花生等經濟作物種植超萬畝,山地雞養殖達50多萬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