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20年國產設備成為光伏企業擴產的主流選擇 |
(時間:2021-7-22 8:25:45) |
“近年來,中國光伏產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基礎和產業配套優勢快速發展,逐步取得了國際競爭優勢并不斷鞏固,目前已經形成了從高純硅材料、硅錠/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光伏輔材輔料、光伏生產設備到系統集成和光伏產品應用等全球最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在7月21日召開的2021年光伏產業鏈供應論壇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曹仁賢道出了中國光伏產業獨有的競爭優勢。 曹仁賢指出,中國產能已供應全球,中國大陸生產的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在全球的占比分別為76%、96.2%、82.5%和76.1%。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各環節產量排名世界前十名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分別占有7、10、9、8個席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的龍頭企業,在全球光伏市場中具有全面的領先優勢。 據曹仁賢介紹,目前,我國在硅料生產、硅片加工、電池片生產、組件生產、環保處理、凈化工程,以及相關的光伏檢測、模擬器等各類生產設備方面,絕大部分已經實現國產化供應,部分產品如濕法清洗設備、制絨設備、擴散爐、管式PECVD、印刷機、單晶爐、多晶鑄錠爐、層壓機、檢測及自動化設備等已有不同程度的出口,并涌現出了一批高端核心設備制造商。2020年,我國萬噸級多晶硅生產線設備的投資成本已經下降至1.02億元/千噸,拉棒和鑄錠環節設備投資額分別為5.8萬元/噸和2.1萬元/噸,PERC電池產線的投資成本已經降至22.5萬元/MW,組件生產線設備投資成本平均達到6.3萬元/MW。2020年,國產設備已經成為企業擴產的主流選擇,我國部分光伏生產設備在技術水平、產能水平、穩定性、配套服務等方面已經正在開始超越進口設備。 此外,在光伏關鍵原材料及輔料方面,光伏漿料、背板、封裝膠膜、光伏玻璃等原輔材料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供應,并批量出口至海外,其中不少產品在技術、質量、成本和服務等方面逐漸顯現出領先優勢,與此同時,一批國內企業也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光伏原材料及輔料領域內的佼佼者。 在曹仁賢看來,包括生產設備、輔材輔料在內的完正的全產業鏈配套基礎,是中國光伏產業獨有的競爭優勢,是中國光伏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制造成本不斷下降的重要保障,正是中國光伏全產業鏈的全面技術進步,造就了中國光伏產業迄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今年上半年,盡管有眾多不利因素影響,我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仍保持增長態勢,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同比上升16.1%、40%、56.6%、50.5%;出口方面,1-5月光伏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35.6%,組件出口量同比增長35.1%。在市場方面,上半年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22.7%。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