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國光伏裝機量連續4年全球第一 |
(時間:2021-7-12 8:58:12) |
“中國光伏裝機量連續4年全球第一;全球光伏產業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光伏正在打開一個新世界。”澳大利亞國家科學與工程技術院院士施正榮說。 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由上海市科創啟明星協會、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工業防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烯烴催化技術與高性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與安全應對策略——2021啟明星學術論壇”上獲得的信息。 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光伏發電是零碳電力。施正榮說,光伏產業發展是解決碳達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徑之一。”光伏產業已經打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的奇跡,目前光伏應用場景不勝枚舉:屋頂、戶外家具、墻體以及各類車輛。每天的陽光將為我們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熱、電,還有可再生燃料。” 氫能也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新能源。 據上海化工研究院副院長黃焱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化工研究院就開展了氫能在汽車上的應用,以及氨分解制高純氫裝置的研發等課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研究基礎和產業化經驗。在鋰電池領域已擁有國家工信部批準的針對電池的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服務于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同時化身為“電池安全管家”保障電池產業發展。 2020年經上海市科委批準,上海工業防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順利落戶上海化工研究院,工該中心將開展工業防爆重大共性和關鍵技術工業化研究,為防爆產業提供成熟的配套技術、標準、工藝、裝備和新產品,從而引領工業企業的安全發展。 “液氫幾百公里之內大規模運輸是可能的。”同濟大學教授明平文對氫能的前景信心滿滿,他列舉了歐美、日本的案例表示各國都在積極研發氫能。 目前,我國氫能發展主要以交通領域為帶動,產業鏈逐步延伸到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燃料電池以及配套產業環節。在國內首次提出增壓型車用燃料電池系統及金屬薄板電堆概念;在國內首次基于自主技術開發出可量產、壽命超過5000小時的系列車用電堆。他認為:“我國的氫能和燃料電池相關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中,燃料電池電堆技術逐漸趕超國外先進水平,但是在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方面有待提高。”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氫能材料及器件課題組組長,2009級啟明星獲得者王現英現場分享了目前PEM電解水制氫裝置規模化中關于貴金屬催化劑的重要產業瓶頸問題,她和團隊開發的非貴金屬產氫產氧催化劑,具有性能好、成本低的優點。她認為,該催化劑體系有望將來在大規模PEM電解水制氫裝置中廣泛應用,替代現有的貴金屬催化劑材料,解決產業瓶頸問題。 “啟明星”人才計劃設立于1991年,是首個在市級層面的人才培養計劃中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理念的人才計劃。啟明星協會自1993年成立,會員主要是由歷年入選啟明星計劃的青年科技人才構成,在思想的碰撞下迸發了智慧的火花,團結、激勵、引領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投身到科技創新事業,厚植上海發展的科技人才優勢。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