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江西發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
(時間:2021/12/3 14:39:22) |
11月30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生態環境廳聯合舉行《江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新聞發布會。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延彬發布和介紹有關情況。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小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龍剛,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羅盛金出席新聞發布會,回答記者提問。江西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黎峰主持新聞發布會。
徐延彬指出,江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這在剛剛閉幕的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中再次得到充分體現,例如“二十四字”工作思路中的“綠色崛起”,全面建設“六個江西”中的“美麗江西”,總體要求中的打造高標準生態、努力實現一流的生態環境等等,都對我們下一階段做好生態環境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五年,是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科學謀劃和編制好《規劃》,是部署做好全省未來五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舉措,對于完成“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的新目標新任務,和2035年高標準建成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省生態環境廳牽頭開展了《規劃》編制工作,經歷了專題研究、調研座談、論證報批等階段。期間,組織開展了“邀您獻計‘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廣泛征集了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與生態環境部規劃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程指導《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專家論證會上,專家組一致認為《規劃》框架合理、目標明確、內容全面、重點突出,是一個具有非常強指導和引領作用的規劃。近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已審議通過《規劃》,并正式印發實施。
根據規劃,“十四五”全省生態環境保護五大目標:一是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二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三是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四是環境安全有效保障;五是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十四五”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大重點任務:(1)堅持創新引領,推動綠色低碳發展;(2)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3)加強協同控制,提升大氣環境質量;(4)深化“三水”統籌,鞏固水生態環境質量;(5)推進系統防治,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6)防治農業農村污染,推進美麗鄉村建設;(7)加強保護與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8)強化風險管控,嚴守環境安全底線;(9)深化改革創新,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10)開展全民行動,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十四五”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十項重大工程:主要包括結構調整、應對氣候變化、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水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土壤和重金屬污染治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環境風險管控、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和全民行動重大工程。
《規劃》共設置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改善五大類20項30個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6個。與省“十三五”規劃相比,新增14個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新增4個),突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生態保護修復等新方向和新要求。全力踐行“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在環境治理類中增加、拓展“好水”(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Ⅱ類水體)和“劣水”(地表水V類及劣V類水體)比例要求,并將考核指標延伸到縣(市、區)。同時,增設“人居環境改善”一個大類4項8個指標,推動污染治理向鄉鎮、農村延伸。到2025年,全省全域PM2.5濃度降到24.8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5.2%以上,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斷面比例達到93.9%以上,其中達到或好于Ⅱ類水體比例達到76.9%以上,縣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V類及劣V類水斷面基本消除,生態質量指數穩中向好,江西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勢進一步鞏固提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