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十三五”中國能源金融總需求達6萬億元 |
(時間:2018-6-14 8:15:58) |
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面臨補貼退坡,亟待突破融資瓶頸。在近日的2018第一屆中國能源金融商務會大會上,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我國能源金融有望爆發性增長。 “十三五”能源金融總需求將達6萬億元 專家表示,能源是最重要的基礎產業,金融是保證我國能源工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能源金融一體化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金融體系與能源體系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的金融系統。但我國能源金融體系一體化發展還比較晚,目前還存在能源金融市場的體系發展不完善、能源交易監管混亂、可再生能源開發支持力度不夠、能源金融市場投融資發展薄弱、融資能力弱等問題。 據預測,僅“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金融總的需求將達到6萬億元。金融在能源市場的空間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這將對我國的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從全球能源發展的角度以及能源轉型的重要性方面對我國能源行業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度分析。他指出,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三大支柱,那就是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或者社會公正。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徐洪峰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能源金融總量有望出現爆發性增長。2020年前中國能源產業投資總量比較可觀,總量可以達到6萬億元。其中清潔能源會達到3萬億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要占到15%,其中太陽能的投資需求差不多會達到1萬億元,風能將達到7000億元。 創新金融模式 加快能源產業發展 中國融資租賃企業協會副會長及秘書長王佳林表示,能源行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創新,融資租賃在某些環節上可以為需要資金的能源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創新和擴大金融的應用邊際,有利于推進和加快能源行業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于貴勇表示,能源行業是一個基礎性的行業,尤其是新能源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也離不開金融行業的關注和推動。也希望這兩個行業更多地捆綁,更多地去實現雙贏,共同去做一些創新性的產品,去做一些深度的融合。這樣才能夠走得更好。 于貴勇表示,2017年全球風電度電成本已降至到了6美分,有的統計是4美分。 預計到2020年,可能會降低到甚至于3美分。現在很多地區率先實現了平價,尤其是海上風電已經實現了無補貼。風電適合分散式開發,就近使用,不太適合長距離傳輸。長距離傳輸是不經濟的,會造成很大的問題。那么要轉變這種發展的模式,創新型的金融產品也要跟上這種模式。 “5·31光伏新政”出臺后,業界一片看空之聲。中國光伏協會行業發展部主任江華說,光伏產業的基本面好,發展潛力巨大,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是毫不動搖的。光伏市場的發展速度是回歸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不管是企業還是行業,一定要著眼未來。新一輪行業洗牌已經來臨,補貼退坡是必然,未來降本、提質、增效才是產業發展的核心。 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清潔能源一部總經理楊城表示,2004年到2017年,整個清潔能源行業的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3.8%,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從2004年的620億美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3300億美元。以光伏行業為例,“5·31光伏新政”出來以后,整個光伏電站的融資需求可能會稍微往下走一走,但也在千億元以上。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