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十三五”污染物排放目標下降2%—3% |
(時間:2016-3-8 9:29:19) |
作為“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2016年,政府的一記重拳率先打向了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政府工作報告以各項具體數字指標將決心落向實處: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中央政府重拳出擊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由此可見。“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部署2016年政府工作時特別指出,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治理霧霾靠的不是“等風來”,環境治理也絕不是單靠“短平快”的治污行動。片面追求GDP增長而不惜過度消耗能源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遭淘汰,未來要做的是一篇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生活方式轉型的大文章。 2016年,我國將如何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的雙贏之路? 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正在打破,逐漸向多元化轉變。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與此同時,加快淘汰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燃煤鍋爐;增加天然氣供應,完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發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潔能源比重;鼓勵秸稈資源化利用,減少直接焚燒;全面推廣車用燃油國五標準,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380萬輛。 同時,能源發展動力正由傳統能源增長向新能源增長轉變。“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李克強總理強調,要擴大綠色環保標準覆蓋面,支持推廣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力度,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 毫無疑問,綠色經濟將是經濟發展的趨勢,而綠色金融也將成為今年金融業的發展方向。無論是傳統制造業的綠色改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的構建,還是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循環發展引領計劃的實施,都需要發揮金融的引領作用和杠桿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紛紛加快調整業務重心,加大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快綠色金融模式和產品的創新,更多金融“活水”正在加快注入美麗中國建設。 此外,“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也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具體措施包括: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實行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繼續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需要強調的是,治污需要的不僅是“鐵腕”,更要發揮“鐵規”的力量。作為我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新環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部堪稱史上最嚴的環保法,被期待施展出史上最強的執行力。 “強化環境保護督察。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必須嚴格執行,對超排偷排者必須嚴厲打擊,對姑息縱容者必須嚴肅追究。”李克強總理強調。 可以看到,我國正逐步走向環境法治軌道,用法律手段整治環境問題日漸成為常態。同時,政府單一治理也走向多元共治,行政治理更多向依靠市場轉變。 環境整治迫在眉睫,但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我們要持之以恒”。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