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十三五進入智慧城市2.0時代 市場規模萬億級 |
(時間:2015-12-2 9:16:31) |
“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十三五”我國將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業內認為,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進入智慧城市2.0時代。 事實上,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我國已經出現太多的智慧城市政策性文件。住建部和科技部截至目前已經聯合發布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試點城市接近300個。而相關調研機構指出,其實在國家“試點”體系之外,中國85%以上的城市都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但系統割裂、數據源封閉。IDC近日也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佳模式,在“十三五”期間將大有可為。 在此背景之下,智慧城市在“十三五”期間將出現怎樣的政策導向?如何規避實踐誤區加快推進落地?哪些企業將從中受益?對于以上問題,在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互聯網+”——2015智慧城市暨中國新型城鎮化高峰論壇召開之際,記者采訪了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副理事長王志良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規劃所研究員張洪國。 智慧城市本質是物聯網 過去幾年,中央政府多個部門和各地方政府都出臺過支持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文件。“十三五”規劃建議也已經明確提出,將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你如何看到“十三五”期間我們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政策導向? 喬潤令:智慧城市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因此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物聯網、大數據政策等。但總體上來看,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并不成熟,目前出臺的政策僅僅是從原則上、宏觀上給予支持。 我認為,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十三五”期間,不管是政策的制定,還是具體的建設,都要防止幾個傾向和誤區: 一是解決協同不足的誤區。中央各個部委之間協同不夠,網信辦、工信部、發改委、住建部、教育部、衛生部等,都在出臺智慧城市相關政策,條塊分割現象十分嚴重。今后在出臺相關規則之前一定要先解決協同的問題。 同時,地方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以及數據平臺建設的協同也很重要。 二是防止一哄而上、遍地開花,智慧城市的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需要防止。 三是智慧城市的最終目標是方便老百姓,千萬不能搞得領導越來越有智慧,老百姓越來越沒智慧,這就把初衷搞亂了。 王志良:智慧城市的最終目標其實就是建立一個城市的物聯網平臺,未來,這將成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城市政策導向的最終目標,應該定在觀念的改變上。過去,“鐵公基”是一個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以后,對于一個城市來說,云平臺、數據庫、WIFI全覆蓋、4G甚至未來5G的覆蓋,要達到與“鐵公基”的同等待遇。只有觀念改變了,智慧城市才能真正搞好。 張洪國:實際上,我國從引入智慧城市的理念,到今天試點城市已經遍布全國,前后不過五年時間。目前,無論是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十三五”規劃建議,都提出要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水平、發展智慧城市。可以預見,智慧城市在中國將迎來日益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應該在探索中成長,政策導向的路徑應該是從理念走向實踐,從無序變為有序,從注重形式變成追求實效,從封閉單一邁向合作共贏。 應該走市場化運作路線 智慧城市本質上是關于一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的物聯網,這將是一個巨大且繁復的系統工程,這個工程應該如何落地?哪些領域可以率先突破?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