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的新提法新亮點 |
(時間:2015-12-1 10:17:53) |
11月29日發布的《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要以新的發展理念推動發展。這份長達兩萬多字、為全省“十三五”發展“定調”的綱領性文件,出現一系列新提法、新表述、新舉措,透露出未來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信號。 A. 新提法 “三個結合”做強“第一動力” 新詞點擊:先進制造強省 “十三五”時期,創新將貫穿全省工作,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議》圍繞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出新舉措,其中“三個結合”引人注目。 成德綿之“點”與全省之“面”結合。今年9月,四川被確定為全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議》明確,將依托成德綿開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試,集中破解創新驅動發展瓶頸制約。每年推廣一批可復制的改革舉措和重大政策,引領、示范和帶動全省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農、工、商、旅、網相結合。《建議》提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先進制造強省、實施加快現代服務業行動、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推動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有序推進“互聯網+”農業、制造、金融、交通、電力、安全、文化、旅游等發展。 現代基礎與創新機制結合。《建議》提出,要著力完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要加快完善發展新體制,堅持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方向,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政務環境。 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認為,創新改革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極強的工程,在實施過程中,要做好“三個結合”,才能發揮出更大動力。 “三大關系”勾畫“四川棋局” 新詞點擊:幸福美麗新村五大行動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建議》明確,要根據“五位一體”總布局,增強發展協調性和整體性,尤其要處理好三大關系。 一與多的關系。即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在推進成都經濟區領先發展的同時,加快培育新興增長極。 城與鄉的關系。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大力實施“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五大行動”。 虛與實的關系。即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認為,“不平衡、不協調”是當前制約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改變這種狀況,必須依靠制度安排和規劃統籌,以“一盤棋”的理念統籌考慮,協力推進。 “兩道題目”建設“綠色四川” 新詞點擊:綠色經濟強省 堅持綠色發展,是四川自身的需要,也是四川履行國家責任的重要表現。《建議》布置兩道題目,亮出綠色舉措。 一做減法。建設主體功能區。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加大對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強化激勵性補償,探索建立橫向補償機制。 要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現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雙控制。 二做加法。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建設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增強節能環保工程技術能力。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大力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廊道建設。 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小剛認為,綠色應該是一種資源。《建議》首次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強省,就是要把綠色從資源轉化為推動四川發展的動力。 “四大鏈條”打造“開放四川” 新詞點擊:四個國際化 開放是實現富民興川的必由之路。《建議》明確,要抓住國家開放戰略新機遇,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推進產業、企業、城市和人才“四個國際化”,提升四川在全球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和重要腹地。 搭平臺。推進開放合作載體建設。規劃建設國家級中德產業園、中韓創新創業園,支持中法、東盟等國別產業合作園區發展,打造具有示范效應和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合作平臺。提升西博會、科博會等展會的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程度。 改機制。創新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創新內陸地區開放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新體制。優化投資促進機制,建立全省“開放競爭力評價”體系。 提質量。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推動“大進大出”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實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長”計劃,擴大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和農產品出口,鼓勵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戰略資源性產品進口。 省社科院研究員王小琪認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一項長期系統工作,對四川而言,平臺搭建和制度改進優化尤其重要。 “兩場戰役”推動共享發展 新詞點擊:資產扶貧機制 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重要理念,共享發展更著眼于“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其中,脫貧的攻堅戰與防止返貧的阻擊戰,是兩場截然不同又前后相連的戰役。《建議》用相當篇幅部署“打贏脫貧攻堅戰”,給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路線圖: ——對生存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的地方,實施移民搬遷安置; ——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貧困群體,實施低保政策兜底; ——構建資產扶貧機制,探索資產收益、投資收益、理財收益扶貧模式…… 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領域的制度建設和服務供給,能有效阻擊貧困的代際傳播。 教育方面,“十三五”時期著眼于提高質量,除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外,還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經費保障機制。 養老醫療方面,將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建成覆蓋城鄉全體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 就業方面。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建立完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政策,完善城鄉均等的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體系。“脫貧易,防止返貧難。”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王思鐵認為,堅持共享發展,要一手抓脫貧,一手抓防貧,消除貧困發生的土壤,才能將貧困徹底清除出我們的視野。 B. 新數據 105次“創新”“創新性”前所未有 《建議》中哪個詞出現的頻率最高?毫無疑問,是“創新”。 統計顯示,全文累計出現105次“創新”,遠超其他熱詞。不僅如此,《建議》還以專門一個章節來闡述創新發展,篇幅長達5000多字,接近《建議》的四分之一,還不算散落在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和開放發展等部分中的創新內容。這樣的規模在對五大發展理念的闡述中高居第一,同時相對“十二五”建議而言,也是大幅度增長。 這一結果的出現絕非偶然。在省科技廳廳長劉東看來,對于四川而言,將創新改革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是實現“兩個跨越”的根本保障。只有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固樹立“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后發也要高點起步”的理念,用好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歷史性機遇,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加快形成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創業的新引擎,才有可能順利實現“兩個跨越”的戰略目標。 23次出現“行動”“緊迫感”陡然增加 和一般意義上的建議不同,本次《建議》頻頻出現的“必須”讓文本陡生幾分嚴厲和緊迫: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統計顯示,全文累計出現10次“必須”,遠超以往。 與此相對,《建議》中還出現29次“戰略”和23次“行動”等詞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互聯網+’行動計劃”“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分布在農業、服務業、扶貧、教育等多個領域。 戰略,是指“特定時期指導全局的方略”,體現出高層對未來發展的整體考慮和頂層設計。更具動感的“行動”,則體現出我省在決勝小康關鍵時期的歷史緊迫感。“距離實現‘兩個跨越’的戰略目標只有短短五年時間,必須提高政策的執行力和干部群眾的緊迫感。”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認為,“行動”“必須”等表述多次出現,凸顯了省委對于四川進入決戰決勝攻堅期的清醒認識,以及對未來的總體布局和駕馭能力。 7次出現“互聯網”網絡貫穿始終 “互聯網+”行動計劃、西部國家科學中心、大數據產業、云技術創新發展……《建議》中涉及互聯網方面的內容有十余處,其中直接提到“互聯網”有7次,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中均有體現。 互聯網將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議》提出,推進健康四川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質量,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傳播正能量,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 四川大學教授鄧玲表示,《建議》用相當筆墨來強調互聯網,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感,下一個階段,我們更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讓其更好造福于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C. 新亮點 住有所居: 城里人農村人都住上好房子 【百姓聲音】 “土坯房拆了,新村建起來了。”古藺縣雙沙鎮白馬村村主任代永才說,正在推進的白馬村烏蒙新村建設,將通過舊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打造三力齊發,使昔日窮山村變為民富景美的特色宜居村落。 【建議摘編】 加大城鎮棚戶區舊城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構建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加快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五大行動”。 【權威點評】 省委農工委新農村建設處處長董進智:城鄉統籌發展,也要讓農村群眾住上好房子。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幸福美麗新村35000個,占行政村80%左右。同時以扶貧解困為首要任務,在四大片區加快建設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烏蒙新村,并推進農村廉租房建設,優先解決無房戶、危房戶和住房特困戶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問題。 交通建設: 告別“蜀道難”出行更便捷 【百姓聲音】 “鄉村路修巴適了,汶馬高速再一通,村上的生態林草雞3小時到成都,再四通八達運全國,賣高價。”馬爾康市毛木初村大學生黎燕感到,路的不斷暢達,將讓貧困山鄉不再因路拖了脫貧后腿。 【建議摘編】 加大高速鐵路建設力度,打通北上、南下、東進出川通道;持續打好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交通大會戰;高水平規劃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權威點評】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彭琳:“十三五”將打一場交通大會戰,規劃投資5000億元以上,2400余億元投向88個貧困縣,到2020年修建高速公路出川通道24條,通車里程達8000公里,三州州府全部通高速。出川鐵路大通道由7條增至15條。天府與雙流國際機場建成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和西部地區門戶樞紐。 脫貧攻堅: 農村建檔貧困人口全脫貧 【百姓聲音】 “摘掉 ‘窮帽子’,過上好日子。”看著村上剛掛牌的農民專合社,屏山縣錦屏鎮萬渦村貧困戶曹榮華憧憬著未來5年的新生活。截至2014年底,全省像曹榮華這樣的貧困人口還有近500萬。 【建議摘編】 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絕對貧困,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權威點評】 省扶貧移民局局長張谷:《建議》不僅對“十三五”脫貧目標具體明確,還首次以獨立章節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安排部署。對四川來說,就是要打好“3+10”政策組合拳,精準實施“五個一批”行動計劃,認真推進扶貧攻堅10個專項方案,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2020年實現497.6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501個貧困村和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全面兩孩: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百姓聲音】 雙流縣東升鎮市民鄭女士已跟家人商量好再要個娃娃,“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特想讓娃娃有個伴。”在省內一項網絡調查中,近3萬參與網友有40%明確表示想生二孩。 【建議摘編】 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權威點評】 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沈驥:這既貫徹中央精神、回應百姓期待,也是適應新形勢作出的重大調整。我省目前正進行相關政策方案調查研究及未來預判,并與相關部門啟動研究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改工作,等國家修法后,我省再修改條例正式啟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一季度或將正式實施。 改善環境: 人人在藍天下呼吸清潔空氣 【百姓聲音】 即便已入冬,只要天氣允許,79歲的陳陽民都會催著在林場工作的子女進山打樹坑,以備春季造林。這位什邡林場的退休職工心懷愧疚:30年采伐工生涯里,他親手砍過2000畝原始森林,“我老了,希望能把以前砍光的山頭種上樹。” 【建議摘編】 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省以下環保機構檢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 【權威點評】 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四川環境保護“底牌”基本已明確,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落地,以及BOT/PPP等模式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過程社會資本的參與途徑和方式,都已明晰。實施檢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以后,省級環保部門可動態掌握地方環境變化趨勢及原因,避開利益糾葛,提高環保執法的精準度、及時性和有效性。 教育公平: 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 【百姓聲音】 還有一個月,成都某高校大三學生李俊雅就要第三次前往大小涼山支教。“盡力而為,那里的教師、學生都太苦了。”李俊雅說,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關注貧困和民族地區教育問題,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讓人才扎下根。 【建議摘編】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實現困難學生幫扶全覆蓋;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深入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和“9+3”免費教育計劃,實施民族地區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 【權威點評】 省教科所高中室主任董洪丹: 對于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而言,教育是繞不開的話題。未來5年,家庭貧困的孩子可以免費上高中了,我省還會通過提高鄉村教師待遇,進而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在民族地區等開展免費教育,有助于減少失學率。從某種意義上,教育扶貧,是最根本、最徹底的扶貧。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