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9人,候補中央委員15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即將開啟的“十三五”規劃,既是從2016年到2020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的5年規劃,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首個五年規劃。全會及其通過的《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這份描繪了“中國發展新境界”的綱領性文件中,“發展”一詞共出現了90余次。
 “十三五”規劃審議通過 實行最嚴格環保制度
關鍵詞1:綠色發展 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全會提出,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會的部署既提出了實現綠色發展的新目標,也指明了行動路線圖,向世界做出堅持綠色發展的莊嚴承諾。 “‘十三五’規劃將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后的首個五年規劃,公報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并用很重的篇幅強調堅持綠色發展,釋放出黨中央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和信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白重恩說。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說,全會關于綠色發展的部署,是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頂層設計變為落實路線,吹響了未來五年攻堅的“沖鋒號”。“行動綱領已有,重點是落實。”夏光說,全會亮出的一些硬舉措,意味著這一以前尚在研究探索中的政策將在未來五年全面推廣落實。 關鍵詞2:創新發展 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全會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推進創新發展的三條路徑: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拓展發展新空間,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關鍵詞3:協調發展 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正面臨著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 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全會指明了攻堅的方向,并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公報還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及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四個方面闡述了協調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當前中國正處于一個轉型升級的歷史關節點,協調發展意味著彌補短板和薄弱環節,從中拓寬發展空間、尋求發展后勁,實現中國全方位的均衡協調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說。 關鍵詞4:全面小康 提出新目標:保持中高速,實現“雙翻番” 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全會強調,如期實現目標必須遵循“六個堅持”,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強調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關鍵詞5:開放發展 提高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全會提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提高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中國對外開放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中國對外開放邁向更高層次。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說,中國未來將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并為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為國際組織提供必要的資金、人員、軟件和硬件等公共產品供給,在全球經濟治理平臺上提高中國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關鍵詞6:共享發展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具體來說,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公報提出的實施精準扶貧、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內容,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要害,對能否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至關重要。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實現脫貧攻堅等目標,不僅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和任務設計,更要在財稅、金融、民生保障等領域打好“組合拳”,建立相互協調長效機制,激發社會各界“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能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