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新能源汽車之火引燃電機市場大競爭 |
(時間:2016-7-20 8:29:40) |
近日,云意電氣1.7億元收購上海力信電器技術有限公司51%股權,且投資1.2億元建設新能源車用電機及控制系統產業化項目。 “收購上海力信是為了更好地布局新能源轎車配套業務。”云意電氣董事會秘書李成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云意電氣加碼新能源汽車配套業務符合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導向。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良好。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7.7萬輛和1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5%和126.9%。 良好機遇及國家政策推動下,零部件企業紛紛重視新能源汽車核心電機技術的開發,也吸引各方資本競相涌入。 那么,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機企業布局情況如何,能否借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東風乘勢而起呢? 政策催生資本競相布局 “從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態勢看,雖然體量小,但未來增量空間大。” 李成忠對記者說。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達500萬輛,目前看還是有可能的。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系統占整車成本接近15%,近幾年各大汽車企業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某機構測算,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的市場需求將達500億~1000億元人民幣。 新能源汽車產銷的快速增長,帶來電機及電控系統的爆發式增長,吸引各方產業資本競相布局。據記者了解,大洋電機、方正電機、信質電機、江特電機、云意電氣等都已進入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如大洋電機去年耗資35億元收購上海電驅動100%股權,萬向錢潮出資1.1億元參股天津松正10%股權,方正電機分別收購了上海海能和杭州德沃仕100%股權等。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想進入新能源汽車電機領域。” 精進電動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政策鼓勵催生市場,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李成忠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國家大力扶持的項目,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長期發展規劃。”云意電氣是國內車用整流器、調節器龍頭企業,深耕中高檔乘用車OEM/AM市場。此次收購的上海力信具有永磁同步電機及控制器核心技術能力,配套金龍、海格等主流客車廠,技術成熟、客戶穩定,其新能源車用電機及控制系統產業化項目等將成為云意電氣新的利潤增長點。 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新能源汽車需求放量和關鍵技術的逐步成熟,使新能源汽車電機系統市場需求迎來快速發展,擁有相關技術優勢的企業,市場份額將得到快速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人士對記者說:“新能源電機領域目前主要是大洋電機、精進電動、上海大郡及去年被收購的上海電驅動。”據了解,這幾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布局較早,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其中精進電動布局較早、技術源于國外,由于之前出口業務較多,目前在行業內較為知名。 “國內電機市場增長很快,我們去年銷售新能源電機3萬臺。” 精進電動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精進電動的驅動電機產量、銷量和出口量均高居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領域首位,并已經成為全球產銷量領先的獨立驅動電機供應商之一。當前,精進電動在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建成了年產能達20萬臺的生產基地。 新能源汽車電機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去年大洋電機本部和上海電驅動分別銷售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為2萬套和5萬~6 萬套。大洋電機本部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銷售收入4.3億元,并實現同比增長392.43%,上海電驅動凈利潤達9681萬元。目前,大洋電機已形成近30 萬臺的產能,客戶包括北汽新能源、中通客車、北汽福田、武漢揚子江客車、蘇州金龍、武漢理工通宇、廈門金龍等,同時著力拓展與曙光集團、浙江眾泰、長沙眾泰、東風汽車、上海汽車、青年汽車和珠海銀隆等車企的合作。 此外,去年方正電機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業務也取得了較快增長,新能源電機系統實現營業收入6653萬元;江特電機新能源汽車電機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鋰電池材料),新能源汽車電機同比增長1201.84%,并逐步成為其主導產品之一。 汽車行業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電機和控制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不是任何企業都能進入的,產品需要嚴格的驗證和磨合。 高品質電機供不應求 近幾年,產業資本追捧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那么會不會形成產能過剩呢?行業人士表示:“不僅不會產能過剩,高品質新能源電機供不應求。”除電機產能滿足新能源汽車企業需求有難度外,李成忠還表示,生產工藝和管理也有待提升。當前,很多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本身不是做汽車零部件,直接切入汽車領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還有一點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沒有完全培育起來,配套零部件企業投入多,市場培育仍需時日。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