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一體兩翼”提高中國核電市場化能力 |
(時間:2016-5-4 10:30:43) |
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我國核電運行情況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我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30臺,總裝機容量達到2859萬千瓦,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3.47%左右。而作為核電企業,良好的效益也必然是其追求的目標之一。 運行能力是節省成本重要因素 據了解,效益的多少與發電量有著直接關系,提高負荷因子也是降低發電成本最重要的途徑。數據顯示,當負荷因子由75%提高到90%時,上網電價可下降10%左右。 而一個電站在開建初期,幾乎不可能達到滿負荷狀態,像核電站設計的負荷因子為65%。所以在提高效益方面,除了負荷因子的因素外,改進核燃料管理,延長換料周期,縮短換料時間;加強設備狀態診斷,延長大修周期,縮短大修工期等舉措,也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 作為中國最早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與大亞灣核電站的運行經驗一直是業界佼楚。如何把經驗變成企業利益是中核與中廣核兩大核電集團都在研究的課題。 對此,中廣核就一直在積極推進核電運營方面的工作。成立的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專門開展專業化的核電運行管理工作。中廣核把專業化運行服務和大亞灣基地六臺機組的生產運行獨立分開,相當于把大亞灣核電基地分為兩塊,一個是基地、專門做核電運行機組;另一個是運行公司專門做核電運行和支持服務工作,同時帶有一部分管控職能。 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則是以秦山基地九臺核電機組安全運行為主體,以秦山核電技術、人員為基礎而成立的獨立運行公司。 運行公司理順管理關系 分看兩家核電運行公司成立初衷,市場化應該是其共同追求的目標。而市場化更重要的則是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據了解,秦山核電站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在做對外市場服務與支持工作,如巴基斯坦恰希瑪C1和C2核電站就是由秦山核電站負責運維。 中核運行總經理張濤表示,打造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是中核集團長期發展以來的一個目標。通過建立世界一流的運行業績目標,制定與總體發展目標相配套的管理機制和績效機制,推動各領域的管理提升與技術創新等舉措,在“十三五”期間將指導中核運行逐步實現2020年目標,向世界一流核電運行企業邁進。 據介紹,自2012年中核運行成立以來,中核運行就以早日實現“資源集約化、技術專業化、運行標準化、管理精益化”為目標,在確保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實施了平穩過渡、資源整合、持續提升三步走改革調整,逐步整合了秦山主要生產資源。同時,中核運行也提出了為以秦山9臺機組為“一體”,增強秦山對外服務經營管理能力為“一翼”,支持中國核電規模化、標準化國際化發展為 “另一翼”的“一體兩翼”戰略,并通過“十三五”規劃進行了細化和落實。 打造核心產品拓寬企業市場 在形式多變的國際市場上有很多針對核電出臺的標準,張濤認為,標準意味著技術水平,同時也是是軟實力的體現。 中核運行根據國際市場上標準不斷演變,也在一直在積極拓寬市場。并為此初步研發了生產準備、調試、換料大修、專項維修、專業培訓、技術支持、重水堆支持、信息系統建設與運維等八大產品。并且努力使八大產品成為中核運行通過市場化方式方式實現創收和發展的載體。 張濤表示,借助八大產品,中核運行近兩年收入約3億元。下一步,中核運行準備把產品做的更加專業。 而中核運行八大產品的運行效果,秦山核電站的業績就是最好的證明。截至2015年9月,秦山核電站在30萬千瓦機組、65萬千瓦機組及70萬千瓦重水堆上分別6次實現年度大修控制在30天以內。 針對中核運行下一步的發展,張濤表示,至2020年中核運行運行機組WAN0綜合性能指數進入先進行列,并基本建成中國核電的專業化支持平臺。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