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節能行業具有周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等特征:國家已將節能列為中長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鋼鐵冶金、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存在極大的節能需求,工業能效管理行業市場前景廣闊,產品的應用范圍較廣。下游行業中的鋼鐵冶金、煤炭礦山等雖屬于強周期性行業,存在一定的短期波動,但長期來看該等行業的節能需求呈上升趨勢,因此,工業節能市場長期向好。
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統計,2017年,節能服務產業產值達4148億元,全國從事節能服務的企業6137家,行業從業人數68.5萬人,合同能源管理委員會投資形成年節能能力超過3800萬噸標準煤,年減排二氧化碳突破1億噸,節能服務產業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節能服務產業不僅在我國節能技術應用和節能項目投資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推動節能改造、減少能源消耗、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經濟提質增效、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之一。
2011-2017年中國節能服務產值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
工業能效管理業務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但市場化程度較高,行業內企業可充分參與競爭。一方面,行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多為知名跨國公司,如施耐德、西門子等,這些公司總體數量偏少,但實力較強;另一方面,國內企業數量眾多,但多數企業進入該領域的時間較短,基本處于快速發展期或成立初期,且規模較小,其中規模相對較大的國內企業除公司外,還有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榮信電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智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動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中科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
目前,我國工業節能行業形成了三種經營模式:
(一)技術/設備提供商模式
該模式下具體分為兩類,技術提供商模式和設備提供商模式。前者以提供節能技術、咨詢為主,即為客戶提供節能方案所需的能耗分析、技術服務,由客戶自行完成設備采購、安裝、調試及后續維護。后者則以提供各類節能設備為主,在客戶完成前期技術咨詢的基礎上向客戶銷售標準化/定制化的節能設備。
(二)能效管理解決方案服務模式
該類企業將節能服務領域特定環節整合為一套整體解決方案,依托于解決方案的設計和研發能力,集成配套設備及控制軟件,為客戶提供節能綜合服務,同時根據需要幫助客戶進行人員培訓和節能成果的評估。具體而言,該類企業提供的能效管理解決方案包括:
1、沿動力流的第一重節能方案,即通過提供完整的工業電氣產品、方案與技術服務,實現在生產環節的節能增效;
2、沿信息流的第二重節能方案,即通過采集生產過程的各項能耗數據,監控能源消耗狀況,將企業實際能耗數 據進行對標管理,提出針對性的節能改進措施,實現節能的目的;
3、沿管理流的第三重節能方案,即在第二重節能方案的基礎上,建立系統、全集成的能源管理系統平臺,有效整合能耗數據企業全范圍業務信息,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節能管理決策的依據。
能效管理解決方案服務模式的技術門檻較高,盈利風險較小,且能夠產生較高的附加值,是工業節能服務市場未來主流的商業模式。
(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是節能服務公司通過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包括:能耗分析、方案設計、項目融資、設備采購、工程施工、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節能量確認和保證等一整套的節能服務,并從客戶進行節能改造后獲得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取得利潤的一種商業運作模式。在合同期間,節能服務公司與客戶分享節能效益;合同結束后,全部節能效益和節能設備歸客戶所有。
該模式是我國近年來開始發展的新型業務模式,但目前在國內占比不高,一方面由于該模式對節能服務公司的融資能力要求較高,另一方面,該模式下節能服務公司的成本收回及收益取得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普遍10年以上),且該等收益取決于合作方項目的運轉效率。若合作方行業不景氣、生產線運轉效率下降或合作方盈利能力下滑都將增加項目的可持續經營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