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代表:節能減排工作質檢部門有“多張牌”可打 |
(時間:2014-3-11 10:20:41) |
去年以來,全國多地遭遇霧霾天氣,最嚴重的一次曾波及全國17個省份,全社會以一種最直接而深刻的方式感受到了加強節能減排的重要性。 “新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作為2014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來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蒲長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節能減排問題是全國人大的重要議題,人大代表針對該問題多次以議案的形式,對相關職能部門提出建議。 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比2010年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10年下降8%至10%。目前,距離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目標的截止時間越來越近,全國節能減排的工作氛圍也日漸濃厚。 蒲長城表示,國家質檢總局作為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節約能源法》的重要執法主體之一,在節能減排工作中有“多張牌”可打——“完善標準體系,開展節能認證,狠抓能源計量,推動質量管理工作,強化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降耗,嚴格‘兩高一資’產品的生產許可、執法檢查和進出口檢驗把關等。” “實踐證明,節能減排領域質檢部門發揮作用的空間很大。”曾擔任過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的蒲長城,對于全國質檢系統在節能減排技術支撐和執法監管等方面的職能優勢了解得十分透徹,他說,質檢系統具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可以多措并舉,為全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作出積極貢獻。 去年11月底,上海、北京等碳交易市場陸續開市,通過市場機制,倒逼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促進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但是,沒有碳計量就沒有碳交易。”蒲長城表示,能源計量工作是碳交易市場得以運行的基礎。他還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支持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實時監測工作按照各部門資源共享、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充分支持和利用全國質監系統已經建立的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實時監測平臺。 除了支撐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外,質檢技術手段在規范企業節能管理方面的引領作用也發揮得淋漓盡致。蒲長城說,生產許可證制度屬于質檢部門履職的一項市場準入制度,也是通過質量監督和執法工作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表現尤其突出,尤其是在國務院41號文件頒布之后,未按要求制定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未經行業主管部門確認的鋼筋、水泥新建項目,一律不予受理申請和許可。 據蒲長城介紹,在標準化工作方面,“十二五”以來,獲得批準發布的節能國家標準就已經達到了110項。經測算,僅2012年發布的8項產品能效標準,如果能全面有效實施,則可實現節能量約590億千瓦時。有色、建材、煤炭、化工、粗鋼、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49項能耗限額標準如果能全面有效實施,則可實現年節能量約12700萬噸標準煤。 “生產許可掛鉤節能減排,特設節能須過多道審查關,品牌培育關聯節能激勵。”在蒲長城看來,上述種種技術門檻,逼著一些“后進”企業爭當節能減排的先進,引領節能減排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鍋爐等特種設備,一直以來都屬于能耗大戶,被不少質檢部門定為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牛鼻子”,其重要性早在2011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就有體現:加大對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標準,以及節能環保產品質量和能效標識的監督檢查力度。 在蒲長城看來,高耗能特種設備的節能問題仍然突出:“各級質檢部門無特種設備節能監管工作專項經費,監督檢查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缺少激勵性政策,企業普遍缺乏節能減排的積極性。”他建議,進一步加強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以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為主要抓手,通過部門聯動,采取綜合性措施,全面推進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水平綜合提升。 3月6日,北京的陽光出來了,空氣變好了,但是我們不能總指望著風來吹散霧霾,更應該去思考更多行之有效的方式,為節能減排、為大氣質量的提升做出努力、作出貢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