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國際三碳經濟模式研討會現場。
記者8月13日消息:8月12日,國際生物質能綠色低碳能源基地合作項目在北京啟動并舉行簽約儀式,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發電公司將攜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將這一綠色低碳能源基地項目在全球范圍進行示范與推廣。
目前,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陸地正受到荒漠化威脅,導致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日益嚴峻。該項目在2009年已經被列為國家林業局林木生物質能源發展示范項目,2011年被授予內蒙古沙產業試驗示范基地。
會上,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公司董事長李京陸介紹了種植沙柳治理沙漠,利用沙柳平茬的生物質燃料發電,利用電廠排放的高濃度潔凈二氧化碳培育優質螺旋藻的三碳經濟模式。2007年至今6年間,該模式實現綠化沙漠36萬畝,生產綠色能源4.2億千瓦時,吸收、減排、捕集CO2超過200萬噸,用自然的方式年產螺旋藻600噸。
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秘書長李軍洋表示,將推動“國際生物質能低碳產業經濟”重點綠色低碳能源示范項目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并積極為該項目整合資源與資金的支持。
同時,項目還將協同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亞洲開發銀行、國家發改委、林業局、農業部等所屬部門的合作伙伴共同參與打造;同步實現林業碳匯與沙漠化治理、生物質發電和螺旋藻養殖相結合的治沙產業化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結合政策扶持性資金支持和民間資本力量,形成“生物質能”為核心的綠色低碳能源基地投資建設與運營發展體系。今后三年內將進一步擴大現有項目基地規模和增設區域性基地外,未來目標還將在南非、蒙古等國家進行綠色能源基地模式的建設推廣。
據悉,合作方還將協同國際上專業的碳捕捉與商業化應用中心,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和力量,建設與發展“國際螺旋藻產業化運營中心”,逐步打造成為中國及亞太最高層次,最大規模的螺旋藻產業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在研討上承諾,為項目在“林業碳匯”和“CO2減排交易”領域獲得的權益和資金,以及引入相關的合作伙伴等扶持性工作進行支持,并推動在項目基地組建“國際綠色低碳能源投資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