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討論重掌能源主權議題之際,法國初創企業瞄準契機,決心要把太陽能光伏板的生產鏈從亞洲搬回本土。
據報道,里昂一家名為Carbon的光伏板初創企業正籌建巨型工廠,計劃至2030年時創造1萬個就業崗位。執行總裁理查(Pascal Richard)認為,光伏板生產能力是重奪能源主動權的關鍵,必須扭轉如今極度依賴從亞洲國家進口的局面。
在全球前10大光伏面板生產商中,9個都在中國或韓國。新冠疫情中斷了來自亞洲的供應,俄烏戰爭又加劇了歐洲能源危機,促使歐盟國家積極尋求提高自給自足能力、降低進口依賴性的對策。
法國和歐盟都把發展光伏板生產力置于能源策略的中心。法國方面,政府在其“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法案中,預備為太陽能板的大規模安裝提供方便(強制大型停車場安裝、允許在荒廢的道路上安裝,等等)。法案預計在9月中旬部長會議上推出。
總統馬克龍在今年2月就宣布要把光伏發展計劃“擴大十倍”,追上歐盟伙伴的腳步,目標是至2050年時,將目前13吉瓦(GW)的太陽能發電量增加至100吉瓦。
俄烏戰爭爆發后,歐盟委員會在5月時提出REPowerEU計劃,這其中就包括了至2030年時歐盟制造的光伏板產量要提高四倍。
按理查為Carbon描繪的藍圖,2025年建成第一間3000名員工的工廠,光伏裝機容量5吉瓦;至2030年,將達到10000名員工的規模,光伏裝機容量達20吉瓦。第一階段投入資金約13億歐元,總投資50億至60億歐元。目前公司已籌得的數千萬歐元主要來自國家和歐盟的撥款。
除了原材料晶體硅從德國或挪威進口,剩下包括硅錠、硅片、電池生產至最終組裝等環節將實現100%“法國制造”,F時歐洲行家大多只負責組裝來自中國的零件,Carbon希望把“最有價值的生產鏈”帶回法國。
法國第二大產電商、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公司Compagnie nationale du Rhne的新能源負責人馬沙勒(Julien Marchal)對Carbon很有信心。他表示,疫情時,他們的項目因為供應鏈中斷而被迫擱置半年之久。他相信,采用本土生產的太陽能板,“價格問題或將是一個挑戰”,但可以“大大降低運輸和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風險,減少碳足跡,也更方便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