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少見地“服了軟”。
6月6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未來將對從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采購的太陽能組件給予24個月的關稅豁免期。
為什么說這是一次“服軟”呢?因為此前,美國正在進行東南亞“反規避”調查,而調查的本質上就是針對中國光伏企業。
但不料隨著調查的進行,今年5月,美國國際能源署表示,美國太陽能開發速度下降了6.8%,6月6日,白宮發布了緊急聲明:“近期美國光伏組件進口出現嚴重短缺,預計2023年國內一半光伏項目將面臨安裝風險。”總統拜登當天宣布進入電力安全緊急狀態,并暫緩了東南亞“反規避”調查的施加關稅。
“對大陸及臺灣地區的關稅政策依然有效。”美國商務部補充道。不過,這依舊被行業人士解讀為“美國轉變了對華關稅態度”。發布新政當日,國內光伏組件龍頭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分別大漲6.5%、6.3%、6%、8.9%。
至于美國對東南亞的光伏政策改變,為何會刺激中國光伏企業的股價,這件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國內光伏企業將迎來增長。
一場光伏的“馬甲”游戲
此次美國政府豁免的關稅為“反補貼和反傾銷稅”,簡稱“雙反”稅,新政策并沒有取消其他的稅收,只強調了豁免,也就是免除了未來2年內可能受到的關稅處罰,并表示不會再新增其他稅收。
“雙反”稅和中國光伏企業的淵源頗深。
2012年,美國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進行“雙反”調查,并對中國相關企業征收了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以及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由于“雙反”稅的界定方式在大陸以光伏組件組裝地為原產國,所以中國廠商為了規避“雙反”稅,紛紛選擇在東南亞、美洲、南美、墨西哥等地投資建廠,可以理解為,中國企業披上了東南亞的“馬甲”。
去年11月份,加利福尼亞州一家美國本土光伏企業公司Auxin Solar,因在價格上競爭不過東南亞光伏組件產品,向商務部提交一份要求增加關稅的請愿書,請愿書中明確提及了中國晶科能源、隆基股份、阿特斯太陽能、天合光能等光伏公司。
反規避”調查涉及到的相關企業 圖片來源:網絡
該請愿書被商務部以“這些中國零部件需要經過東南亞國家的實質性改造,并不適用于關稅”為由駁回,但Auxin Solar并未放棄,今年2月份再次提交請愿書,表示中國公司通過將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來回避美國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關稅,東南亞國家的工廠也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了原產自中國的電池、晶圓及其他部件。
最終,美國商務部于3月28日開啟“反規避”調查,核實進口到美國的光伏組件有多少零部件來自中國企業,如果涉及到電池片、晶圓等加工程度較高的產品,那么相關企業將會受到最高250%的“追溯性”關稅懲罰(按12年最高比例249.96%)。
不過,這項調查開啟后,造成的負面影響之大,可能就遠超美國政府最初的預期了。
搬起石頭砸了腳
“反規避”關稅調查才進行80多天,說豁免就豁免了,直接原因是,調查案幾乎讓美國的光伏產業陷入“混亂與停滯”。
調查進行數周后,《紐約時代》報道稱:“相關光伏企業由于擔憂美國會對東南亞四國施加關稅,數周內,已取消或推遲318個光伏項目,數百家公司也正考慮裁員。”
東南亞的光伏生產也幾近癱瘓,據美國太陽能工業協會調查,200多家東南亞光伏產業公司中,有近80%將通過推遲或取消太陽能組件的交付來規避美國關稅,近70%公司表示,至少要解雇50%的勞動力。由于美國進口組件中有80%來自東南亞,而大部分企業暫停或取消發貨,或直接上漲價格,讓美國電力項目幾乎全部夭折,這進一步加重了電力供應危機。
美國太陽能工業協會總裁Hopper表示:“一家公司的請愿讓整個行業陷入癱瘓,是一個荒謬的結果,東南亞發貨已經停了,美國光伏電廠的安裝也停了,員工開始被解雇。這項‘反規避’調查打擊了太陽能行業,也削弱了我們一個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努力。”
《華爾街日報》甚至評論道,Auxin Solar已成為全美國“最討人厭的光伏公司”。
面對光伏產業的混亂,美國20州州長、22位美國參議員和85位眾議院議員在5月17日集體聯名要求拜登立刻結束東南亞關稅調查。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和北美電力可靠性委員會也先后發出警告,目前電力產能無法趕上大幅增長的需求,供需嚴重失衡,今年夏天多地將會面臨停電斷電、輪流限電的風險。
要知道,相比前任,拜登在解決全球變暖問題與發展清潔能源技術方面,更加積極主動。上臺之初,他就曾制定過一個宏偉目標——要在2035年之前讓美國電力行業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并讓太陽能發電滿足40%的電力需求。
但隨著東南亞調查的進行,這個目標變得遙遙無期。
據美國光伏產業協會(SEIA)和Wood Mackenzie公司發布的《美國光伏市場洞察2021年回顧》調查報告,計劃在2022年完成部署的光伏系統有13%推遲了一年或更長時間,或者被取消。美國聯邦政府表示,供應鏈困境導致美國太陽能組件和設備供不應求,預計2023年全美部署的太陽能組件約有一半“處于危險之中”。
此外,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因推動了多輪大規模紓困資金刺激經濟,國內通貨膨脹因此居高不下,抑制物價上漲也成為重要的任務。美國貿易代表戴琪5月2日就表示“將采取一切政策手段來抑制物價飆升”,并暗示削減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也在考慮范圍之內。當天美國商務部也發布了備忘錄,使用海外硅片的組件,包括以中國硅料為原料將不受反規避限制。
為了拯救自己的清潔能源產業,美國給予東南亞兩年關稅豁免期也就理所當然,東南亞廠商大多為中資企業,相關產品及技術支持也由中方提供,這也相當于給了中國光伏企業兩年的關稅豁免。為了恢復廠商的出口積極性,白宮還強調在豁免期間向美國出口的光伏組件企業(包括中國企業)將不會受到“反規避”調查的影響,也不會受到“追溯性”關稅懲罰。
這樣的好消息,雖然表面看起來和中國無關,但間接利好中國光伏企業,也就無怪乎他們在新政當天股價大漲了。
美國大市場,中國好賣家
兩年的關稅豁免,直接提振了我國光伏板塊的信心,當日光伏指數漲幅達到了4.14%。
不過政策更加這利好已經在東南亞建廠的中國光伏企業,例如,在馬來西亞和越南建有生產基地的隆基綠能和晶澳科技,在越南和泰國設立了子公司的天合光能等。無論是單面組件還是雙面組件,東南亞的關稅都是最低的,并在未來兩年內不會加收“雙反”及其他關稅。對單面組件而言,從中國出口需要繳納40%以上的關稅,從東南亞出口則只需要繳納15%的關稅;對雙面組件而言,從中國出口則需要繳納25%以上的關稅,從東南亞出口則為0關稅。
在6月6日當天,美國還出臺了提升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例如允許在公共土地上部署更多清潔能源項目,并向城市和農村地區推廣;將通過高薪工作支持太陽能勞動力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并為盟國建立有彈性的清潔能源制造供應鏈;在波多黎各投資推進了數十個太陽能項目,宣布到2024年,將實現美國本土太陽能產能22.5GW等。
政策變化的背后,是美國大幅增長的裝機需求,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今年美國需求將達到33 GW。美國出口業務占比高的企業也將迎來新的增長點,比如北美銷售占比達16.3%的晶科能源,美國銷售占比達10.54%的天合光能,美洲銷售占比達16.07%的隆基綠能。
光伏裝機需求的增長,也會帶動逆變器的需求增長。光伏裝機后,其發電為直流電,儲能后也是直流,直流電最終需要匯到電網上,就需要逆變器來實現。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在2021年前個三季度中,美國業務占比就達到了為25%。
此外,據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許緣和《華爾街日報》表示,近期有消息稱美國對華301關稅(征稅項目包含光伏產品)或將取消。這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又一個利好消息,可以預見,近期中美在光伏產業領域的關系將融洽很多,不過美國同樣在擴張本土的產能,兩年的豁免期結束后,情況可能就會有所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