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這么大,屋頂上的光伏電站肯定能發不少電。”在張宏陽家的房頂上,記者見到了被他稱為致富法寶的光伏電池板,只要曬一曬太陽,就可以發電賺錢。
 ▲村民張宏陽家屋頂的光伏電池板。
資金有人出,安裝有人做,技術有幫扶,在“黨建+創業+金融”項目支持下,張宏陽成為涇陽戶用光伏貸項目首個簽訂受益人。他說:“家里有2口人,年齡都大了,這個項目只需提供場地。同時光伏發電全額上網,前10年每年除了還貸款,還能收入約1200元的收益分紅。”涇陽縣“黨建+創業+金融”工程辦公室聯合涇陽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試水”光伏發電,讓光伏發電進村入戶,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涇陽戶用光伏貸項目首個簽訂受益人張宏陽。
涇陽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張陽主任說:“光伏發電的優點還真不少,沒噪音,更沒其他污染。電池板鋪設在房頂,夏天遮陽隔熱,冬天防寒保暖,對房屋還能起保護作用,家里有一塊電表,每天發了多少電,收益多少錢,手機上就能看到,算得清清楚楚。”
 ▲借“光”致富。
為確保項目穩步推進,該項目堅持“試點先行”,橋底鎮溝而上村做為試點村,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最大限度減少人力物力,利用綠色能源,打造“陽光收益,振興鄉村”示范項目。 “光伏產業近年來發展的越來越好,既環保又增加了農戶的固定收入。”西安黃河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每戶20KW每年發電約26000度,每年電費收益約1萬元,25年可發電65萬度,總收益可達25萬元,具有極為可觀的收益率。同時可節約234噸煤炭、減排648噸二氧化碳、2噸二氧化硫和176噸粉塵,有助于節約資源并改善當地空氣質量。 近年來,涇陽縣“黨建+創業+金融”工程全力支持光伏產業有序健康發展,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全額上網、電網調節”的原則,鼓勵全縣各鎮農村發展光伏發電應用項目。將綠色能源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借“光”致富,以“能”興農,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實現農村美、農民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