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光伏平價上網漸近 光熱發電進展有序 |
(時間:2019-3-4 10:27:04) |
“2018年,我國光伏發電全年新增裝機4426萬千瓦,年度增長量僅次于2017年,為歷史第二高。”2019年1月28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負責人在介紹光伏發展情況時表示。 對于近年來如火如荼的太陽能行業來說,剛剛過去的2018年,除了行業飛奔的喜悅,還多了幾分值得沉思的深沉。在年度新增裝機位列歷史第二、棄光率和棄光量成功實現“雙降”的同時,已正式開啟的平價上網時代、近在眼前的可再生能源配額體系、時有發生的貿易戰都讓行業前行腳步多了幾分沉穩。 2018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2018年清潔能源消納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基本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作為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太陽能行業的表現值得期待。 “橙色評價” ──政策加持平價上網試行 2019年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平價上網通知》),明確將開展風電、光伏發電行業的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試點項目建設,引發社會強烈反響。面對已敞開大門的平價上網時代,審視自身,我國光伏發電行業的準備比想象中要更加充足。 “截至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度電成本與10年前相比已下降了90%。”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表示,通過我國光伏人孜孜不倦地技術創新,近10年來,我國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了94%,現階段每瓦成本(不含稅)已低于1.8元,為推進行業順利走向平價上網奠定重要基礎。 與此同時,一直困擾行業發展的“消納難”問題也出現明顯好轉。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我國光伏發電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全年棄光電量54.9億千瓦時、比2017年度減少18億千瓦時,全年平均棄光率3%、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成功實現棄光電量和棄光率“雙降”。 更值得欣喜的是,在行業走向平價上網的關鍵時刻,國家為推動光伏發電行業高質量發展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平價上網通知》在定電價、保消納的同時,明確要求,降低已納入試點項目的就近直接交易的輸配電價及收費,有關平價、低價上網項目可優先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為進一步降低項目運行非技術成本、提高電站利潤空間提供重要政策保障。 根據相關政策要求,青海、內蒙古等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為橙色且資源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有望成為我國無補貼平價上網項目建設的先行者,期待他們能為我國光伏發電行業的平價上網之路開個好頭。 “綠燈閃現” ──國外市場環境向好 當我們總結2018年的光伏發電行業關鍵詞時,“國際貿易摩擦”必會位列其中。對于在海外拼搏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2018年的出海之路經歷諸多波折。 新年剛過,美國政府即表示將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啟動201條款決議──每年除2500萬千瓦的電池片可免于稅收,其他進口產品均執行首年稅率30%、之后逐年降低5%的保障關稅。盡管國內企業對美國市場早有心理準備,這一政策的正式出臺,仍然導致我國2018年的光伏產品出口訂單大幅減少。 同樣在1月,印度保障措施總局發布公告,建議對進入印度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為期200天的70%的從價稅作為臨時保障措施稅。時隔6個月后,7月,印度商業和工業部對進口光伏保障措施案作出終裁,建議對進口光伏電池和組件產品征收為期兩年的保障措施稅,使我國光伏企業出海之路再遭打擊。 在多受掣肘的同時,值得慶幸的是,2018年8月,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將于2019年9月3日到期后終止,長達5年的歐盟“雙反”終于告一段落,為腹背受敵的光伏海外市場開拓者們帶來幾分暖意。 “取消限制令是對整個歐盟最有利的決定,將真正實現雙方產業的互利共贏。”王勃華說。2018年,我國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光伏產品的出口總額依然達到了161.1億美元,各環節出口量均超過2017年。其中,組件產品的出口量接近41000萬千瓦,同比增長30%,市場處于持續擴張態勢。 因此,面對波譎云詭的海外市場競爭,王勃華建議,一方面,我國光伏企業應“以練好內功、提升產業競爭力作為應對貿易戰的堅實保障,以積極有效的戰略布局作為應對貿易戰的有效手段,推進我國光伏企業的出海之路更加順暢”。另一方面,在開拓海外市場時,“企業應注重自律、合規經營,維護好市場環境,以盡量避免新一輪貿易壁壘的出現”。 “藍海攻略” ──光熱行業前景可期 走過了初獲政策支持時的狂喜與首批示范項目難達預期時的沮喪,2018年,光熱發電行業前行步伐更加沉穩,一步一腳印中開始品嘗收獲滋味。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首批光熱示范項目已基本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其中,作為我國首個大型商業化光熱示范電站,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項目已于2018年10月10日投入運行;首航節能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中控德令哈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正在開展全系統調試,不日即將正式投運;玉門鑫能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中電工程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中電建青海共和熔鹽5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等示范項目也正處于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各階段建設工作推進有序。 同時,作為我國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之一,魯能海西州格爾木5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發電項目的整體土建工作也已順利完工,現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CSPPLAZA光熱發電平臺主編胡喜鵬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我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啟動市場規模仍屬有限,“2018年,我國首批示范項目中已建成裝機0.2萬千瓦,仍處于建設中的項目7個,累計裝機0.4萬千瓦。”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光熱企業在海外市場表現亮眼。 繼2017年上海電氣與沙特水電公司ACWA電力合作中標迪拜馬克圖姆太陽能園區第四期70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后,2018年6月,斬獲非洲首個塔式熔鹽光熱電站Redstone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的EPC訂單又花落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光熱發電市場的話語權作出重要貢獻。 “在國內0.6萬千瓦光熱示范項目市場及部分海外項目的市場驅動之下,光熱發電的產業鏈正在進一步走向成熟。”胡喜鵬表示,盡管我國光熱發電行業仍面臨著融資難、利潤低等種種問題,光熱發電企業的業務多元化趨勢,將會有效降低發展風險,增強企業造血能力,為行業整體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