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行業補貼再增新變數 光伏靜待新一輪政策風向 |
(時間:2019-2-28 9:03:12) |
2019年甚至今后光伏產業的走向,如今再新增變數。作為后補貼時代的重要拐點,2019年光伏行業的政策方向與扶持對整個產業鏈的布局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新一輪成長周期,正在接軌2019年光伏產業。 “即便是出現行業震蕩,都不能掩蓋光伏正趨向暖春的事實”。但對于2019年忐忑不安的光伏圈而言,頂層設計依舊是這一行業的最大變數之一。在2018年“531”新政給光伏行業拉了“急剎車”后,整個行業都在等待下一步政策信號。一位業界資深人士坦言,正因如此,規避產業鏈出現以往大起大落的“懸崖式”挑戰,以期實現支撐光伏行業企穩向好的目的,也成了為何2019年光伏政策遲遲未出的重要考量。 據權威媒體報道,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日前召集50余家企業代表舉行座談會,就2019年光伏發電建設管理相關工作征求企業意見。其中一大亮點便是側重于戶用光伏市場,即實施固定補貼。具體來看,作為首次單獨分類,這一光伏新興領域亦得到了專屬的發展規模,并將對其年度裝機總量進行規范管理。 另一大亮點則在于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兩類。來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光伏補貼缺口預計遠超597億元。也正基于此,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項目在符合規劃和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等管理要求、落實接網消納等條件的前提下,將由地方自行組織建設。 同時對以往“定規模、分指標”的傳統管理機制進行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以“量入為出”為準則,以補貼額度來決定裝機量。如以一來,便打破了以往三家單位“各自為政”導致補貼總量和裝機規模脫節的情況,或改變以往光伏項目建成數年仍遲遲得不到補貼的怪圈。如果在申報并網季度后兩個季度內仍未建成并網,則視為自動放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項目競價以投產的季度,即并網結點算。 另據項目所在的資源區劃分,以申報上網電價報價較各資源區招標上限電價下降額評比,降幅大的排前。除扶貧、戶用和原已批準的特殊項目外,分布式和地面電站也將首次全部采用“競價”的方式獲取補貼指標。若按照新政實施,也就意味著,屆時或會有不少項目無法在規定的申報時間內建成,甚至會有一些項目因長期無法建成而被取消補貼資格。 而這一全新補貼管理方式的調整,也意味著2019年光伏產業鏈將迎來實質性新導向。也就是說,普惠制狂歡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以后大家要自己學著“找飯吃”。通過競價來發現價格,有利于進一步降低補貼強度,從而將增加裝機量。來自中國光伏專委會的預測顯示,根據目前的進展,新政最遲約在下月底前出臺。 可以預見的是,“靴子”一旦落地,光伏產業勢必又將展開新一輪的“精彩表演”:光伏行業正在從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向拼質量、拼技術、拼效益進行轉變。同時也正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帶動,產業鏈合作將越來越緊密,技術交流合作與協同化發展的傾向將越來越明顯。在電站指標競爭性配置的制度設計下,2019年必然會是以點帶面,開啟光伏平價時代的一年。 目前,業界主流預測認為,2019年-2020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將繼續保持增長,分別達到44—51GW。而從市場層面來看,光伏業界近日接連傳出的關鍵產品漲價消息,則似乎從“供需關系”的角度,為板塊持續向好發展提供了“硬支撐”。業界分析普遍指出,如新政能順利實施,2019年光伏裝機量將延續以往高景氣周期。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