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大發展 光熱發電迎來新機遇? |
(時間:2019-2-13 10:12:38) |
我國將大力推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促進電力清潔、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國家能源局稱,2020年底前要在全國范圍基本建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在此背景下,可控電源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新電力系統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尤其是清潔能源電力發展迅速,電源結構、網架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系統規模持續擴大,系統運行管理的復雜性隨之大大增加,對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時,我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寬松,局部地區棄風、棄光、棄水和系統調峰、北方地區供暖季電熱矛盾等問題突出,建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必要性日益凸顯,補償機制亟需進一步完善。 市場空間和潛力巨大 國家能源局稱,將在東北、華北、華東、西北、福建、山西、山東、新疆、寧夏、廣東、甘肅、重慶、江蘇、蒙西共14個地區研究啟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其中東北、福建、山西、甘肅、寧夏這5個地區已經率先啟動。 據初步統計,2018年,全國(除西藏外)參與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的發電企業共3530家,涉及裝機容量共12.45億千瓦,補償及市場交易費用共146.16億元。其中,東北、福建、山西、寧夏、甘肅等正式運行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費用共36.6億元,占全國電力輔助服務總費用的25.1%。 而根據國際經驗,通常間歇性能源占比越高、靈活性電源需求越多的電力系統,支付的電力輔助服務成本就越高。當前我國電力輔助服務總費用占總電費比重較歐美等電力市場還有很大差距。這意味著未來的市場空間還非常大。 新能源納入市場范疇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電力市場建設穩步推進,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也亟需向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推進,電力是商品,輔助服務也是商品。 在新一輪電改以前,電力輔助服務主要覆蓋統調火電和大水電機組。未來,我國將進一步擴大電力輔助服務參與主體范圍,實現省級及以上電力調度機構調度的發電機組全部納入電力輔助服務參與范圍。 國家能源局于2017年11月發布的《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工作方案》就已明確,尚未將核電、熱電聯產、風電、光伏發電等發電機組納入電力輔助服務參與范圍或不同類型機組分立賬戶的,要完善規則、落實規則、加強監管,促進各類型發電機組在同一平臺上公平承擔電力輔助服務義務。這意味著,新能源發電機組納入電力輔助服務參與范疇大勢所趨。此前印發的《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暫行)》已正式將光伏納入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范疇。 可控電源價值將凸顯 隨著新能源裝機量的不斷增長,電網為了保持穩定性和實時平衡性,調峰和調頻需求激增,輔助服務市場必然需要除火電之外更多、更優質的輔助服務提供主體。如儲能系統在調峰調頻方面的優勢已經得到認同,政策層面也已明確鼓勵儲能設備參與提供電力輔助服務。 光熱發電作為一種優質的可控電源,因當前裝機規模過小,尚未引起政策層面的重視。但從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需求本質來看,可控電源的價值必將凸顯。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光伏配合儲能,或與火電等可控電源進行合作,或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在光伏風電等不可控電源被納入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范疇的趨勢下,光熱發電發揮其可控優勢,提供調峰等電力輔助服務,或將為光熱發電帶來新的市場空間。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