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今天下午,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開部分企業討論了2019年的光伏標桿電價的討論會。根據個人了解:下午的會討論很激烈,不同代表的意見差別也很大,因此,最終稿跟下午的討論稿內容差別可能會很大。 大家不必太糾結于討論稿的內容,還是等待正式的討論稿出來。 據了解,該文件主要內容如下: 1)三類資源區集中式電站招標上限電價分別為0.4元/kWh、0.45元/kWh、0.55元/kWh; 2)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工商業分布式電價為0.1—0.12元/kWh(具體標準另定); 3)自然人居民分布式光伏全電量補貼0.15-0.18元/kWh。 2019年后三季度,地面電站的招標上限電價和分布式光伏每季度降低0.02元/kWh,地面電站需要在招標中標后第四個季度(含中標所在季度)建成并網,超過規定期限則按投運時招標上限價格執行。 在此,談點個人對補貼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1)2018年新增項目的年補貼需求約為163億元,下降到2019年30億元,降幅達到82%。即使補貼缺口巨大,但這個降幅是極其不合理的!存量項目的補貼缺口已經達到1400億元,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億元以上!存量已經如此之多,2019年新增30億元,還是新增50億元,對總的補貼缺口擴大速度,并有本質的改變!然而,在即將平價上網的前夕,2019新增30億元,還是50億元,對光伏行業的生死卻有本質的區別! 2)2019年,光伏系統成本預期有0.5元/W的下降,光伏標桿電價從2018年底的0.5元/kWh、0.6元/kWh、0.7元/kWh,直接下降到0.4元/kWh、0.45元/kWh、0.55元/kWh,二三類區降幅高達0.15元/kWh。這種情況下,光伏項目收益將大幅下降,能保證合理收益的地區將不多!光伏標桿電價只是一個最高電價,如果定高了,由于指標的稀缺性,最后的中標電價自然會大幅降低;然而,如果標準定低了,則項目根本無法獲得合理收益。因此,標準不能太低。 3)考慮到分布式的規模小、數量大,按季度調整電價,在每季度末會地方電力公司帶來非常大的工作壓力,而且會存在很大的尋租空間。綜合考慮電價的平穩下降和實操的合理性,仍舊以630為節點,半年下調可能是一個更容易實施的。 一、2018年新增補貼估算VS2019年新增金額合理性 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2018年各類項目在不同時間執行的電價如下表所示。
表1:2018年各類項目在不同時間執行的電價(元/kWh)

按照上述標桿電價,以及各省的脫硫煤標桿電價,可以求出全國平均的度電補貼強度如下表所示。
表2:2018年各類項目在不同時間執行的度電補貼(元/kWh)

今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2018年底的光伏累計裝機為17463萬kW,考慮到2017年底的光伏累計裝機為13025萬kW,則新增4411萬kW。結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不同時間段的裝機規模及補貼需求如下表所示。
表3:2018年新增項目的年補貼資金需求估算
 說明:年滿發小時數按照1200小時進行估算。
從上表可以看出, 2018年全國新增了44.1GW的光伏項目,新增的年補貼資金需求為163.1億元。 之前,市場盛傳2019年新增的項目年補貼需求被要求控制在30億元。 如果從2018年的163億元,下降到2019年30億元,降幅達到82%。個人認為, 1)即使補貼缺口巨大,但這個降幅是極其不合理的! 2)存量項目的補貼缺口已經達到1400億元,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億元以上! 存量已經如此之多,2019年新增30億元,還是新增50億元,對總的補貼缺口擴大速度,有本質的改變嗎?沒有! 然而,在即將平價上網的前夕,2019新增30億元,還是50億元,對光伏行業的生死卻有本質的區別! 不要說1年50億,20年就是1000億的話。如果把生命周期的都算上,人一輩子還吃五六十噸食物呢! 因此,個人認為,給予2019年新增年補貼資金50億元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限制在30億元,無異于行百里者半九十! 二、補貼大幅下降合理嗎? 1、1元/W的投資降幅對應約0.1元/kWh的電價下降 如前文所述,2018年的補貼額度從0.27元/kWh~0.42元/kWh之間。 531之后,光伏組件的價格確實出現大幅下降,平均大約降低了0.8元/W,整個系統成本大約下降了1元/W。 按照理論測算,系統成本下降1元/W,要保持收益率不變,電價下調0.08~0.1元/kWh,可以維持收益率基本不變。 因此,排除領跑者基地之外,2018年的補貼額度最低也是平均0.27元/kWh,下降0.1元/kWh至平均0.17元/kWh,能基本維持項目的收益率不變。 2、2019年的組件價格預期下降在0.2元/W左右,可能出現后翹! 之前,曾從光伏產業各環節的價格下降空間進行分析,基本結論如下: 1)硅料環節預期下降5~10元/kg,對應組件2~3分/W下降; 2)硅片環節薄片化預期約有0.15元/片下降空間,結合金剛線變細帶來切割成本降低,大約會帶來組件5分/W下降; 3)電池片環節由于技術進步,大約會帶來組件8分/W下降; 4)高效化帶來封裝成本的分攤降低,大約會帶來組件7~8分/W下降; 綜上所述,整個環節壓縮,理論上可以帶來組件大約0.2~0.25元/W左右的成本下降。不可能再指望組件出現2018年0.8元/W的下降! 同時,考慮到海外需求的崛起,在一季度國內基本無需求的情況下,一線企業一季度全部滿產,部分企業甚至二季度滿產。 下半年國內需求將組件旺盛,海外需求必然不會減弱,兩者疊加,組件價格很有可能會出現后翹。 3、2019年的光伏系統成本預期下降在0.5元/W左右 除了組件價格以外, 由于組件高效化帶來BOS成本的降低,大概會有0.1~0.15元/W的下降空間; 由于1500V應用、設計優化等,可能會帶來0.1~0.15元/W的下降空間; 綜上所示,2019年國內的光伏系統成本預期累計空間在0.5元/W!實際上,由于一些玻璃、水泥、鋼材、鋁等輔材價格的上漲,可能并無法達到上述的下降。 上述還未考慮非技術成本的變化。考慮到土地稅、耕地占用稅等非技術成本的不確定性,項目未來的風險很大。 4、小結 從2018年上半年到2019年初,系統成本大約下降了1元/W,到2019年底預計還有0.05元/W的空間。 2018年下半年,標桿電價已經下降了0.05元/kWh,此次再下降0.1元/kWh是比較合理的。 因此,光伏標桿電價從2018年底的0.5元/kWh、0.6元/kWh、0.7元/kWh的水平,使度電補貼強度降低到0.17元/kWh;如果在考慮“競爭性配置”政策的實施,預期將有0.05元/kWh以上的降幅,可以將全國的平均補貼強度壓縮到0.12元/kWh以內。 如果直接下降到0.4元/kWh、0.45元/kWh、0.55元/kWh的水平,相當于用0.5元/W的成本下降,支撐0.15元/kWh的電價下降,補貼強度直接降低到0.12元/kWh;如果再考慮“競爭性配置”,則補貼強度將直接下降至0.1元/kWh以內! 個人認為,如此大的降幅,將使項目收益大幅下降。如果2018年的光伏項目不是暴利,那在降低0.15元/kWh的情況下,能維持項目獲得合理收益的地區,恐怕不多! 光伏標桿電價只是一個最高電價,如果標桿電價定高了,由于指標的稀缺性,最后的中標電價自然會大幅降低;然而,如果標準定低了,則項目根本無法獲得合理收益。因此,標準不能定的太低。 三、補貼按季度調整合理嗎? 之前確實有討論過,補貼按季度調整。 搶過630的人都知道,以630為節點,其實存在很大的權利尋租空間。是6月30日還是7月1日,即使差0.01元/kWh,10MW的電站,年收入就會差出12萬元! 考慮到分布式的規模小、數量大,按季度調整電價,在每季度末會地方電力公司帶來非常大的工作壓力,而且會存在很大的權利尋租空間。 綜合考慮電價的平穩下降和實操的合理性,仍舊以630為節點,半年下調可能是一個更容易實施的。 四、結論 1)2018年新增項目的年補貼需求約為163億元,下降到2019年30億元,降幅達到82%。即使補貼缺口巨大,但這個降幅是極其不合理的!存量項目的補貼缺口已經達到1400億元,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億元以上!存量已經如此之多,2019年新增30億元,還是新增50億元,對總的補貼缺口擴大速度,并有本質的改變!然而,在即將平價上網的前夕,2019新增30億元,還是50億元,對光伏行業的生死卻有本質的區別! 2)2019年,光伏系統成本預期有0.5元/W的下降,光伏標桿電價從2018年底的0.5元/kWh、0.6元/kWh、0.7元/kWh,直接下降到0.4元/kWh、0.45元/kWh、0.55元/kWh,二三類區降幅高達0.15元/kWh,補貼強度直接降低到0.12元/kWh;如果再考慮“競爭性配置”,則補貼強度將直接下降至0.1元/kWh以內!這種情況下,光伏項目收益將大幅下降,能保證合理收益的地區將不多!光伏標桿電價只是一個最高電價,如果定高了,由于指標的稀缺性,最后的中標電價自然會大幅降低;然而,如果標準定低了,則項目根本無法獲得合理收益。因此,標準不能太低。 3)考慮到分布式的規模小、數量大,按季度調整電價,在每季度末會地方電力公司帶來非常大的工作壓力,而且會存在很大的尋租空間。綜合考慮電價的平穩下降和實操的合理性,仍舊以630為節點,半年下調可能是一個更容易實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