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們就要和2018年說再見了,作為深耕光伏產業研究的我,自然需要回顧一下過去一年行業發生的事情,而我在做回顧的時候發現我可以偷一個小懶,因為我早在2017年10月就寫下了對2018年的“回顧”。 在2017年10月10日我與李仙壽先生討論產業發展方向時寫下的《2018年將是整個光伏行業最后一次成人禮》這篇文章(在今日頭條上搜索:“光伏”、“成人禮”這兩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現在2018年基本過完,回過頭來看當時的展望現在基本已經應驗和兌現,那篇文章自然也就可以被當作對光伏產業2018年的回顧,此處請允許我的小驕傲,因為“應驗判斷”本身就是對我研究工作最大的獎賞。 現在時值年關,除了回顧過去還需要展望未來,本篇文章的核心內容就是對即將到來的2019年的光伏產業做一次展望,多么希望這又將是一篇未來能被當作“回顧”的展望啊,但我不敢奢求,洞悉未來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我斷然不敢保證自己下一次的判斷依然能準確,我能保證的只是:我當下的文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錘煉,都是用心寫下的真實思考。好了,朋友們,請帶著批判的眼光開始我們光伏產業2019年度的展望吧。 這是最好的時代 現在這個時間點看光伏行業和去年這個時間點看行業感覺完全不同,若時間點回到2017年年底,滿眼都是看到擴產的計劃、即將過剩的產能、囤積的庫存、正在路上的貿易戰和即將下調的補貼。雖然彼時股票價格正處于歷史高位,投資人一片樂觀,但其實當時行業正在醞釀著危機。很多人把2018年光伏行業的洗牌歸咎于5.31政策,認為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政策導致的行業動蕩,但其實并非如此,即便沒有5.31,硅料依然要歷史性的永遠地跌破100元;多晶硅片依然要以現金成本殺價格戰,中國的補貼缺口依然越擴越大;即便沒有5.31,光伏行業在2018年的洗牌依然要到來,5.31之前光伏產品的價格走勢已有端倪,中國政府的政策只不過是突然加速行業洗牌罷了。 而時間點來到當下,我看到的行業的樂觀因素顯著更多一些,出清了的產能、推遲了的擴產計劃、爆發中的海外需求、顯著提升的組件功率以及與之對應的大幅下滑的電站投資成本都為2019年全球光伏需求再創高峰奠定了基礎。很多朋友還在期待光伏平價時代的到來,但我想說的是:光伏平價化時代已經到來,就是此時,就是此刻,我們正在擁抱平價化時代,正在爆發中的海外市場基本上是不需要依靠政府補貼的平價化市場,光伏電已經在世界諸多地區成為了最廉價的能源,是最廉價沒有之一。 再看光伏產業鏈自身,硅料環節的供應商將會從2017年的30余家快速縮減到2019年的5家左右;硅片環節隆基、中環雙寡頭格局初現,而且隨著高效電池產能越來越多,下游對硅片品質的要求正在提升,這增加了單晶硅片環節的進入壁壘;電池片環節雖然目前沒有形成穩定格局,但是集中度也正在大幅提升,通威、隆基、愛旭均會在2019年會成為10GW級別的電池巨頭,與之對應的是臺灣電池產能的落幕;組件環節雖不賺錢,但品牌固化現象正愈加明顯,即便是破產很久的公司的品牌名字依然“活”在海外客戶心中,尚德、英利的品牌依然有號召力,組件的壁壘不在產能端而在銷售端、渠道端,對于新玩家而言,組件環節的進入壁壘也正在提高。 從市場結構的角度看2019年的光伏產業,我們將會迎來更多元化的需求構成,2019中國依然會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但是占比會從2017年峰值的53%下滑到2019年的28%;歷史上兩次光伏行業重大洗牌都是由于單一市場占比過高然后這一市場政策調整所引發,上一次是德國,當時德國光伏需求的世界占有率超過50%,而這一次是中國,由于單一市場占比過高,單一市場的政策擾動將會給全行業帶來沖擊;而現在則完全不同,對于光伏產業,以后任何單一市場的政策變動都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會如此劇烈的引發行業波動。市場全面多元化、分散化,我們光伏人的“雞蛋”已經越來越均勻的、分散的被放在了100多個籃子中,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某一個國家砸了我們的籃子,奪了我們的飯碗了。在光伏需求多元化、穩定化的同時光伏產業的格局也愈加的清晰穩定,我們的可選標的正在變少,值得投資的公司就那么幾家,但就是這幾家公司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光伏行業一直都是一個“剩者為王”的行業,對于“剩”到現在的光伏公司,也即將迎來最好的時代,因為這個階段不再會有不理性的“傻錢”沖進來再去擾動趨于寧靜的行業格局,光伏行業已經從混亂的春秋時代走入了相對有序的戰國時代,而且根據產業分工原理和反壟斷法的緣故,行業不可能走入大一統時代,每一家“剩者”都可以穩定的守護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獲得持續可靠的利潤;對于投資人,這也將是最好的時代,光伏行業可能不再會是一個填不平的資金窟窿;光伏產業上的企業造血能力正在增強、融資需求正在降低,多年以來,光伏企業的公司,即便是龍頭公司都是只融資不分紅或融資遠大于分紅的資金黑洞,而這一現象有望在未來的兩三年的時間得到扭轉。光伏行業也即將誕生有自己競爭壁壘,能阻止競爭對手進入,能穩定產生現金流入的優質企業。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不斷變得更為廉價的光伏電終將會使得天更藍、水更碧、空氣更清新。沒錯,這是一個最好的光伏時代,對我們每一個人均是如此。 好了,抒情到此結束,作為一片嚴肅認真的產業年度展望,我們需要以數據說話。 一、2019年全球光伏裝機量有望達到130GW 1、2018年全球光伏需求達到了106.44GW 準確的知道當下在發生著什么,才能準確的展望未來,目前一些研究機構,連2018年全球需求到底是多少都沒搞清楚然后就開始展望明年,這樣的展望可信度自然就很低。2019年全球需求之所以如此樂觀是因為2018年的全球需求出貨量就大超預期,根據對供應鏈的出貨數據的追蹤,2018年全年光伏組件的產出量達到106.44GW,原本預期中的光伏需求負增長再次落空,光伏產業即便在遭受5.31這樣政策的打擊下依然頑強的在2018年度實現了正增長。

上圖是2018年月度組件產出量數據,在5.31政策打擊下,6月需求斷崖式下滑,然后從7月開始就強烈的回暖,只因為當時的產能遠大于當時的需求,行業產品價格上依舊維持低迷,但終端需求確實在快速的回暖;總體來看,下半年的光伏需求處于“逐級走高”的態勢,尤其是從2018年11月開始,月度組件產出量達到了10.47GW,超越了5.31前的高點創出新高,而12月出貨量達到10.87GW,不僅創出了年度新高,更是一個歷史新高的月度。 2、2018海外需求71GW,增速達到了57.77% 在強大的需求支撐下2018年度的總裝機量達到了106.44GW,坦白說,這個裝機量數據超越了我之前最樂觀預期。然后再分市場結構看:

由于最后一個月的國內裝機數據和出口數據還沒有出來,我不敢保證所有數據絕對準確,在數字后面加了一個“E”代表是我的推斷。就從今年前10個月來看,中國組件出口32GW、硅片出口21GW、電池片出口3GW。結合目前已知的數據來看預期2018年全球海外組件需求量達到了66GW,但是由于美國上半年因去年201搶購囤積了5GW的組件庫存基本無需求,如果把這部分考慮進來的話今年海外需求量達到了71GW。 回顧2017年,海外組件需求總量為50GW,但是其中越有5GW是美國因201政策導致的庫存并非當年真實需求。剔除這部分影響后2017年海外實際需求量為45GW;從2017年的45GW增長到2018年的71GW,海外市場的增速達到了57.77%,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展望2019年,即便按照30%的保守增速來算,海外的總需求量都有望達到92GW+的水平。 3、中國明年37GW,全球130GW+ 再回頭看中國的需求,與當前市場上大家一致看好明年中國需求不太一樣,我反而對明年中國需求抱有保守態度原因如下:1、今年的部分項目會擠占明年的指標空間;2、雖然政策態度明顯好轉但補貼缺口非但沒有縮小,反而還在繼續拉大;3、如王淑娟老師近日文章分析,領跑者項目有整體延后的風險。對于國內需求的判斷最靠譜的還是當屬王淑娟老師,照她的分析2019年國內需求會介于35~40GW之間。比起今年的裝機量還是要有所下滑的。

所以2019年全球光伏需求為93GW(海外)+37GW(國內)=130GW。這要比當下最樂觀的研究機構還要再樂觀10GW以上,而在我看來明年130GW可能還是起步,有一些專注開拓海外市場的專家告訴我,明年海外增速有望繼續保持在40%以上的水準,畢竟2018年的增速都已經達到了58%,2019年增速大于40%也是完全合理的。需求上的邊際變化將會顯著影響光伏產業供應鏈各環節的價格。 二、在130GW需求假設下的供應鏈各環節的供需分析 1、硅料環節 根據硅料供需測算模型,在130GW的需求假設下以及在合理的但多晶占比的假設下,2019年硅料需求量為44.3萬噸,測算模型如下:

在44.3萬噸需求假設下,2019年硅料供給平衡曲線為:

可以看到,要想滿足2019年全行業的硅料需求,還需要亞洲硅業、洛陽中硅等產能維持運轉。但是韓國OCI已經在平衡曲線之外,再好的需求都不能挽救韓國OCI的命運,命運同樣難以逆轉的企業還有賽維LDK、國電晶陽、江蘇協新外購電力部分產能。德國瓦克雖然也在供求平衡曲線之外,但是由于瓦克相當大部分的產能是用于生產半導體級別的硅料,瓦克的產能不會輕易退出。

關于硅料價格,由于2019年一季度是一個產能釋放的高峰期,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新增釋放的硅料產能多達20萬噸,這在歷史上都是沒有過的現象,將會在行業內引發一輪洗牌,而且一季度恰逢年度光伏需求的淡季,預期硅料價格將會在開年的時候殺向“低電價地區技改產能”的現金成本位置(含稅65元左右),然后伴隨著需求的回暖和產能的退出,硅料價格將會迎來逐步恢復,全年看下來,硅料價格呈現先低后高的態勢,對于西部地區批量投產的新硅料產能而言,剛一投產就要面臨較為慘烈的價格戰,而伴隨著二線產能的出清,低電價地區的全新硅料產能的盈利能力將會在2018下半年迎來合理恢復。 總結來看:硅料這一產業環節由于產能周期長,5.31以后建設進度過半的企業的擴產計劃無法停下來,2019年1季度才是產能釋放的高峰期,一個季度釋放20萬噸硅料產能,對應60GW的需求,相當于2019年全球需求的一半。這樣的產能擴張進度下,價格必然受到沖擊;但是大家不必期待過分不理性的價格,當前二類產能已經十分脆弱,10元左右的降幅就可使之低于現金成本進而有效出清產能。也是因為硅料環節的產能周期長,這一環節也是整個光伏產業最后見底的產業環節。 2、單晶硅片環節——結構性緊缺 硅片環節本來是要分為兩個技術路線:單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但多晶硅片將不會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原因如下:1、無論需求多么好,多晶硅片都是嚴重過剩的;2、多晶硅片終將被徹底替代,相關產業鏈的公司沒有投資價值。所以硅片環節我們只分析單晶硅片。 由于整個2018年都是硅片環節洗牌的一年,多晶硅片的價格一直維持在現金成本附近,正是因為今年硅片環節的盈利能力太弱了,整一年沒有新增擴產計劃,而且原本的擴產計劃也都停滯了下來。

上面這張截圖是2017年年底總結的,現在回顧他發現基本不用修改,因為沒有新增的進入者,反倒是有幾家公司并沒有如期達產;京運通原本計劃中的3GW產能現在也沒有蹤影;阿特斯之前拋出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實際上目前只有24臺單晶爐做中試線;韓華新能源也同樣,并沒有有效產能出來,依然需要通過外部采購。當前市場中有效的單晶硅片產能實際上只有四家但是由于晶科、晶澳只自用不外供,所以對于市場上第三方公開對外銷售的產能,有效供給只有兩家:隆基和中環,在硅片環節,迅速地形成了雙寡頭壟斷的產業格局。這是供給端,我們再看看單晶硅片的需求端:

當前硅片月產出量約為9億片,高效電池產能對硅片的需求量恰好也為9億片左右。單晶硅片處于緊平衡狀態,但是這個緊平衡可能很快就要被打破,因為一季度是Perc電池產能釋放的高峰時期,預期到2019年2季度的時候,高效電池產能每月對單晶硅片的需求量會來到12億片,而此階段內并沒有新增的有效單晶硅片產能,我預計最快會在2019年3月末看到單晶硅片出現供求缺口并且這種緊張會持續2019一整年。 此外還有一個技術路線上的方向值得注意,那就是預計在2019年2季度前后,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會突然普及開來,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單晶硅片緊俏,只能通過切更薄來滿足行業需求。多晶硅片再薄片化方面進展不順,預期很難切到160um厚度,單多晶的硅片合理價格差依然會維持,預期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會比180um厚度的多晶硅片維持貴1.1元。這樣的價格差下,領先單晶硅片業者的硅片業務的毛利率將會重回25%+的高峰。 3、電池片環節——擴產不停步 由于2019年需求很旺盛,而當前價格下臺灣電池產能無法有效運轉,所以在當前價格下,大陸地區的電池片產能也是相對緊缺的。電池片不能囤積庫存,所以當需求不好的時候率先跌價,當需求旺盛的時候率先漲價,對行業終端需求變化更加敏感,由于目前單晶perc售價為1.28元/W;多晶電池的售價0.88元每瓦,兩者價格差高達0.4元,偏大,下游承受能力低,預期在2019年2月前后perc電池片價格有望回調到1.1元的位置(此價格下電池廠依舊可以保持較好盈利)。全年來看,電池片還是片緊缺的,大家的擴產步伐也不會停下來。2019年底,單晶Perc的產能有可能達到110GW。

這個表格中的數據需要做一個說明,根據對供應鏈的追蹤:12月當月Perc的有效電池產能為60GW,并沒有達到圖中所說的81.9GW,這是因為從銘牌產能到有效產出還需要一個調試的過程。當前有很多新建和技改的電池產能正在調試的路上,預期2019年3月份末會達產,屆時每月對單晶硅片的需求量會達到12.1億片。 4、組件環節——要當心上游漲價的風險 之前大家普遍對2019年的需求悲觀,在招投標的時候把組件價格報的很低,目前來看,上游除了硅料環節,其他環節都沒有任何降價的動能反倒有不少漲價的因素在暗流涌動,若組件企業在新接訂單是依舊以非常低的價格搶訂單,那么未來很可能會面臨上游漲價導致企業虧損的被動局面。 從需求看,向一線組件大廠咨詢,得到的反饋基本上是:訂單飽滿,明年一季度的訂單已經簽完,甚至有的企業明年二季度的訂單也都簽訂完畢。這也印證了海外需求良好的判斷,但這些企業要提防走量不走價、辛苦不賺錢的窘境。尤其前段時間某國企招標,有的企業甚至爆出了1.53元/w的價格,要知道當前1.8元的組件價格已經是貼著成本在做了(甚至是虧著在做),若真的要1.53元交貨,又要面臨上又漲價,那將會注定是賣一瓦虧一瓦。 5、光伏玻璃——雙面化的趨勢不可阻擋 單面組件封裝用EVA材料,雙面組件封裝用POE材料,近期去福斯特調研得知POE的出貨占比已經達到了15%;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數據了,要知道在2018年的年初的時候,雙面占比幾乎為零。2018年是雙面組件全面商業化的元年。 從成本角度分析,雙面電池的成本甚至要低于單面電池(按照每片為單位),原因是雙面電池節省了鋁漿的消耗量,這是一個很令人興奮的事情,因為明顯會增加組件功率的雙面電池片單片的成本竟然更低,近期還聽說一些看似意料之外其實在情理之中的事情,那就是組件廠和電池廠買了單面的Perc電池,交貨的時候電池廠卻按單面電池的價格交付雙面電池。其實電池廠也不傻,背后的邏輯就是雙面電池成本更低,核算下來每片成本要比單面perc低7分錢。 雙面組件在不增加組件成本的情況下可實現7~15%的發電增益,毫無疑問,這一場也趨勢會在2019年繼續持續下去,雙面組件的瓶頸在于很多項目(比如屋頂項目)并不適合采用雙面組件,保守的預估,2019年雙面的占比也會在25%左右。對于光伏玻璃而言,全球130GW的組件需求量,但是對玻璃的需求量會達到150GW以上。光伏玻璃雖然有不少新增產能,但是那些小的產線在5.31之后也退出不少,光伏玻璃在2019年是緊缺的。當前玻璃價格已經從之前地點的20.5元漲到了目前的24元,預期2019年一季度淡季過后會更進一步漲到26~27元/平米的水平。不排除2019H2會因為太好的需求而出現進一步漲價的可能性。 三、關于光伏產業周期的再思考 光伏產業是一個多種周期相互疊加的行業,它既有補貼政策截止日導致的庫存周期,也有一輪又一輪的產能周期,還有技術進步導致的更猛烈的新舊產能替代周期,若大家想對光伏行業的周期屬性有更多的理解,可以移步閱讀我之前的文章《光伏的本質:變化著的成長性周期行業》。 正是因為光伏行業是多種周期屬性疊加的行業,使得和整體宏觀經濟周期相比,光伏行業自身運轉的周期獨立性非常強。就以2018年為例,上半年無論是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都在一片繁榮中,但是一紙光伏5.31新政就使得光伏行業需求斷崖式下滑,進入了猛烈的下行周期和迅速的產能出清過程。而今年10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崩跌、歐洲陷入動蕩、中美貿易戰激烈打響、中國房市車市驟冷,大宗商品走跌,在世界經濟一片動蕩中,光伏這邊風景獨好,光伏連續六個月的環比增長使得2018年12月全球光伏組件需求創下了歷史最高值。這就好比激流勇進的這個游戲:多個行業今年10月份跨過了激流勇進的最高點準備俯沖向下時,我們卻發現光伏這艘小船已經在5.31時完成了俯沖的過程,現在已經到了爬升的位置準備迎接新的一輪激動人心的周期了。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注意的是,此輪光伏周期背后還有技術革新帶來的新舊產能替代周期和產業區域布局的遷徙過程,所以即便2019年全球光伏需求很好,臺灣的電池產能依舊會是“失意”的,因為產業布局要轉移到大陸;二類硅料產能依舊是“失意”的,因為硅料產能要遷移到低電價地區;多晶硅片依舊是“失意”的,因為產業要轉移到單晶Perc上。所以即便面對脫離宏觀經濟下行周期而獨立向上的光伏產業,我們在投資時依然需要更多一分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