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光伏行業發展逐漸趨于理性 精細化發展乃未來趨勢 |
(時間:2018-11-30 9:26:20) |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一段時間以來,光伏行業一度出現低迷,隨著“十三五”規劃的調整和市場環境的回暖,行業的發展也漸趨理性,無疑將有利于光伏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過去幾年,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設備成本的下降,光伏裝機量增長迅猛,但另一方面,也呈現出發展過熱和期待過高的態勢。近年來,裝機規模的膨脹不斷加大著補貼缺口,而業內對于“平價上網”的呼聲也因“過于自信”而超出了行業發展的規律和現實。隨著旨在推動光伏健康、有序發展的“5.31”政策出臺,行業的發展逐漸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高指令發展,并日漸趨于理性。 國家能源局11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4萬千瓦,同比下降19.7%,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56.2%。數據表明,當前我國的光伏發電結構日趨合理,光伏產業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 當前,業內普遍認為,光伏行業的平價上網仍然有較長的路需要走。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認為,應該理性看待平價,補貼問題不會自然而然消散,可再生能源在電力市場上的電力價值競爭上仍無法實現與傳統電力技術的持平,并且實現平價的階段目標后,仍需宏觀政策扶持。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對此深表認同,他說,光伏行業目前還處于成本快速下降的過程中,據他預計,2018年~2022年成本可能還會有30%的下降。三峽新能源董事長李斌則認為,在政策方面,行業仍需要政府提供減少非技術成本方面的支持,這也是支持光伏行業平價上網的一部分。 行業發展目前對補貼的依賴性仍然較高。記者了解到,隨著光伏行業的快速增長,財政補貼資金缺口持續擴大,截至2017年年底,累計已達1127億元,其中光伏發電補貼缺口達455億元,占比上升至40%,且呈逐年擴大趨勢,行業發展面臨的壓力持續增加,如何解決補貼拖欠問題值得光伏行業去思考。在晶科電力副總裁余俏琦看來,光伏產業的起伏與政策緊密相關,目前大量存量項目未納入目錄,補貼遲遲不到位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預計為32016年12月發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底,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105GW、光熱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5GW。 而電規總院的評估顯示,截至2018年9月份,中國光伏發電累積裝機已經達到165GW,遠超“十三五”規劃的目標。陶冶表示,規劃目標并沒有對市場進行強約束,規劃目標是引導型目標,從實際結果來看,光伏的“十三五”規劃肯定還需要調整。 此外,雖然目前光伏行業離“平價上網”還有一定距離,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在并網不存在問題且非技術成本較低的地區,實現平價上網是有可能的。在余俏琦看來,光伏行業要想走好平價上網前的“最后一公里”主要在于三點,補貼、非技術成本、規模。她表示,非技術成本依賴于地方政府和電網的支持。 目前,光伏行業正在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發展的新階段,由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向拼質量、拼技術、拼效益轉變的新階段,由補貼依賴向逐漸實現平價轉變的新階段。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也指出,未來十年,我國的光伏行業應該追求高質量發展,用更少的資源投入,創造更高的價值。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光伏產業前景可觀。在鐘寶申看來,光伏行業縱然歷經波折,但其規模在持續增長,應用范圍在持續擴大,全球幾乎任何一個地區都在使用,這說明光伏本身所具有的光明特質,使其在每一次的波折中都能不斷發展和壯大。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