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商務部公告于2018年11月1日起終止實施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多晶硅反傾銷措施以及反補貼措施;新增多晶硅料產能投放與對歐進口多晶硅料雙反取消,國內多晶硅料供應量大幅增長。 申萬電氣設備韓啟明認為,經過技術改造,多晶硅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可滿足平價上網的硅料價格要求。國內新擴產能由于成本優勢,并且在產品質量上不斷提升,將大幅度滿足國產替代需求。建議關注具有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的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保利協鑫能源。 ①多晶硅需求受益全球光伏裝機提升 全球來看,以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為主要驅動力的全球光伏裝機平穩增長。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從2014年至2017年復合增長率為40.2%。申萬宏源預計2018~2020年全球多晶硅片硅耗量分別為3.80g/W、3.56g/W、3.33g/W。據此預測,2018~2020年硅料總需求量分別約為35.93萬噸、40.38萬噸、45.66萬噸。

②行業龍頭加速擴產建立成本優勢,低成本者脫穎而出 受此前光伏裝機超預期影響,多晶硅龍頭紛紛宣布擴產計劃。保利協鑫(江蘇中能)于新疆新建6萬噸產能已投產,通威股份同時在四川樂山和內蒙古包頭分別新建5萬噸產能,其中包頭2.5萬噸產能已投產。在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下,成本較低的“低電價+新產能”及“低電價+老產能”(預計2019年合計產能約為42.1萬噸,基本滿足全球多晶硅需求)成為競爭的勝者,不具備成本優勢的“高電價+老產能”最終將退出市場。

③國內多晶硅廠商成本優于國外企業,國產替代加速進行 目前,我國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已大幅優于國外企業,德國瓦克、韓國OCI生產成本約為90~100元/kg;而通威股份2017年生產成本約56元/kg,預計樂山、包頭新產能現金成本30元/kg,生產成本40元/kg,全成本50元/kg。未來國內低成本新產能將逐步替代韓國OCI、德國瓦克等國外產能。 ④技術路線確定,改良西門子法成本下行空間較大 改良西門子法是目前工業生產中廣泛采用的多晶硅制備方法,市場應用占比超過90%。2017年投資成本約為14億元/萬噸,預計到2020年投資成本有望下降至8~10億元/萬噸,下降空間達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