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平價上網馳援“零補貼”時代 光伏漸次闖入投資視野 |
(時間:2018-10-15 13:21:44) |
“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累計下降了約90%,光伏發電有望在兩三年內實現平價上網”。國內券商預測。而在求生存中求發展,共同迎接平價上網的到來,關鍵還要從提質增效、優化產業結構等多維層面上做文章。 一邊接受現實,另一邊尋找出路,成為當前光伏企業“活下去”的當務之急。9月13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征求《關于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意見的函。這也意味著,光伏平價上網或于2019年正式到來。 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與補貼缺口逐年拉大,國家能源局自去年開始逐漸加快風電和光伏補貼退坡。根據財政部的統計,到2017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到1000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已占到近一半份額,近500億元。值此背景,“531”新政讓國內光伏產能擴張步伐戛然而止,需求變化導致行業內洗牌加劇。而在這一產業的高速發展中,實現光伏電站平價上網一直是光伏企業的追求目標。 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即用電側實現平價,以此實現光伏“零補貼”。對于平價上網,一方面,光伏行業技術進步和競爭,降低產品價格;另一方面,政府的非技術成本問題是否能夠配合起來,那么就能夠實現實現平價上網。在光伏技術趨于成熟之際,數百家中國企業的存在,使得光伏成本仍處在快速下降通道。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光伏發電更大規模應用后,在2020年前后即可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 隨著國內硅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國內光伏平價上網有望在兩年內實現(預計2020年實現全面平價上網)。光伏發電的發展重點也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推動技術進步上來,著力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根據智匯光伏的測算,在當前光伏電價水平下,光伏度電補貼在0.21元—0.35元/千瓦時,光伏發電的標桿電價同用戶側電價已經非常接近了。目前業界已有一批企業啟動或正在實施無補貼光伏發電項目規劃。 但光伏發電大范圍實現平價上網還存在諸多瓶頸,尤其是“5·31新政”后,光伏行業加速洗牌,仍舊處于“半冷凍”狀態。以前,計入補貼,光伏電站的IRR可以達到8%-12%,但現在恐怕普遍會低于8%,這就抑制了投資人的動力。從終端電站來看,系統選型、匹配度(比例、選材、設計)、施工、運維等各個環節都會對成本和收益率造成影響。迄今,也僅是部分地區存在工商業電價、大工業電價高于光伏標桿電價的情況。 而土地、融資、稅收成本等非技術成本恰好決定了平價上網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走,走得好不好。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光伏電站建設的非技術成本已占總投資成本的20%以上,其中包括了土地成本,財務成本,并網成本等。不過,現在產業、資方以無補貼為由,要求地方政府給予非技術成本優惠,也隨之降低了地方政府支持光伏發電項目的動力。而工商業要有足夠的電力需求,要了解并有意愿采納光伏發電,廠房結構也要適應光伏發電的要求(降低安裝成本)。 其實,除去所有非技術成本就可以做到平價上網已成為行業共識。屆時,光伏也將真正成為一個市場化的產業,良好的投資回報率將撬動前景可期的想象空間,而龐大的應用市場也必將為上游硅片、多晶硅、工業硅等生產提供強大的需求支撐。期間,當光伏標桿電價為0.4元/千瓦時、系統成本在3.7元/千瓦時、組件低于1.9元/瓦的條件滿足時,光伏平價項目將規模化呈現。這也是未來行業努力的方向。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