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5月的全省投資促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四川“十大優勢”被響亮提出。“四川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為發展提供充足能源保障”就是其中之一。四川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王小剛表示,四川不僅資源儲量豐富,而且水電、天然氣、頁巖氣、風能開發等裝備制造能力也很強。用好這些優勢,是發展方式轉變的主攻方向,將給四川工業帶來強大而且是綠色的發展動力。 豐富且獨特的清潔能源優勢,已不僅是四川吸引外來客商的“金字招牌”,更成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支撐。四川能源裝備制造擁有強勁動力:有全國領先的水電裝備制造優勢,是國家布局的三大動力裝備基地之一,發電成套設備制造能力國際一流;擁有最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是硅材料研發最早、量產最先、產能較大的省之一;此外,東方汽輪機公司等龍頭企業具有風電裝備制造優勢,燃氣輪機研制有相當基礎。這意味著,我省有能力為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天然氣(含頁巖氣)、生物質能6大新能源領域提供配套設備。 關閉落后產能的企業、支持高科技新興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四川正在努力走一條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積聚集約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目前,四川已將頁巖氣、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汽車納入重點重點突破、率先發展的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之中,新能源領域潛力巨大,市場空間廣闊。 “十二五”以來,四川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節能減排作為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實施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強力推進減排工作,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目標任務,全省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十二五”四川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一)全社會節能降耗目標可望超額完成“十二五”以來,省統計局積極參與節能降耗目標任務的分解與考核,逐步完善能源統計監測機制,強力推進各行業和各市州節能降耗統計監測,及時核算和發布全省及各市州單位GDP能耗降幅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幅的完成情況,結合各個階段節能降耗的形勢,及時進行分析預測,積極為節能降耗出謀劃策,采取相關措施促進節能降耗工作的深入推進。“十二五”前四年四川省超額完成了節能降耗的進度目標,成效顯著。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十二五”前四年四川省單位GDP能耗分別下降4.23%、7.18%、4.92%、4.64%,累計完成目標進度的123.71%;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6.42%,超額完成當年目標任務進度(見下圖)。預計全省可超額完成2015年和“十二五”單位GDP能耗分別下降2%和16%的節能降耗目標任務。

(二)工業節能降耗貢獻突出 工業能源消耗是全社會能源消耗的主體,其能源消耗占全社會的65%左右。“十二五”以來,四川大力進行工業節能技術改造、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淘汰落后產能、引入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節能降耗貢獻突出。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十二五”前四年四川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7.78%、12.28%、6.78%、8.03%,累計完成目標進度的136.58%,一直高于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對全社會節能降耗的貢獻較大;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1.76%,超額完成當年目標任務進度(見下圖)。預計全省可超額完成2015年和“十二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3%和23.5%的節能降耗目標任務。 (三)減排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良好“十二五”以來,四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降低。“十二五”前四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累計降幅達8.16%,同比實現凈削減量10.81萬噸,根據《四川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超過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降低7%的目標任務進度;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降幅達14.09%,同比實現凈削減量13.06萬噸,大幅超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降低9%的目標任務進度;氨氮排放量累計降幅達7.45%,同比實現凈削減量1.08萬噸,超過目標任務進度;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11年達到最高后,逐年持續下降,到2014年累計降幅達5.63%,同比實現凈削減量3.49萬噸,達到目標任務進度。 二、“十二五”期間四川能源消費生產的主要特點 (一)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從國民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能源消費與GDP存在關聯關系,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是直接反映二者關系的重要指標,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數值越高,經濟增長對能源需求的依賴程度越高,反之,說明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近年來,四川能源消費增長速度一直較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低,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趨小,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經濟發展方式在發生轉變。特別是2012年和2014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分別為0.35和0.41,與2006年和2010年相比逐步趨小,說明經濟增長由高耗能發展向低耗能方向轉變,呈現了經濟較快增長,能源消費適度增長的良好局面。

(二)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 2014年,四川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加工轉換投入9176.48萬噸標準煤,產出7091.62萬噸標準煤,能源加工轉換效率為77.28%,比2010年提高7.49個百分點。其中,火力發電加工轉換效率37.82%,比2010年提高2.32個百分點;供熱效率76.37%,提高1.75個百分點;原煤入洗效率87.47%,提高2.71個百分點;煉焦效率94.65%,提高2.84個百分點;熱電聯產效率42.72%,提高3.88個百分點;煉焦與制氣效率94.63%,提高22.6個百分點。這些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已經達到了較為先進的水平。 同時,2014年四川省規模以上工業36個主要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指標有27個指標與2010年相比下降,下降面達75%。經過“十二五”以來連續幾輪的淘汰落后產能、技術更新升級等節能降耗措施,工業領域通過技術升級促進了能效的大幅提升,主要能源生產行業加工轉換效率和主要高耗能產品單耗水平下降幅度逐步提高,表明四川省的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三)能源消費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4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為19878.66萬噸標準煤,其中,煤品燃料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51.79%下降到2014年的42.76%,水電占比由22.85%提高到23.7%,四川能源消費結構有所改善。 2014年,四川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消費量比2010年下降11.38%,汽油消費量下降37.45%,柴油消費量下降12.18%,燃料油消費量下降26.37%,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9.82%。工業企業原煤、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消費量大幅下降,而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消費量有較大幅度增長,表明四川省工業能源消費品種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四)清潔能源生產優勢突出 2014年,全省天然氣生產量252.46億立方米,比2013年增長4.29%;水力發電量234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5%,水電占全部發電量的79.89%,占比比2013年提高5.12個百分點。天然氣產量的穩步增長和水力發電量的占比提高,反映了我省對天然氣和水電資源的充分利用,能源生產低碳化,全省能源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 截止到2015年9月,全省風力發電企業5戶,垃圾發電企業5戶,太陽能和生物質燃料發電企業各1戶,全都是從無到有,盡管發電量較少,但也體現了清潔能源生產的穩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