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河南將大力推進節能降碳增效 |
(時間:2022/3/15 10:17:56) |
日前,河南省政府印發 《河南省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 (以下簡稱 《規劃》),明確 “十四五”時期河南省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保障河南省能源安全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任務舉措。 《規劃》明確下一階段應積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進節能降碳增效、著力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積極培育現代能源發展新優勢、創新完善能源碳達峰碳中和體制機制等。
能源生產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規劃》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能源消費增量的5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滿足,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生產消費結構持續優化,能源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為河南省碳達峰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能源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煤炭消費占比降至6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到16%以上,風電、光伏發電裝機成為電力裝機增量的主體。
能源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省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1億噸標準煤以上,電力裝機達到1.3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煤炭產能穩定在1.4億噸/年,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達到11000公里以上。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節能降碳成效明顯,單位GDP(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以上,煤電機組供電煤耗降至297克標準煤/千瓦時。
能源服務民生持續提升。城鄉能源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村電網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中部地區領先水平,重點鄉鎮燃氣管網基本實現全覆蓋,能源領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供電、供氣、供暖行業用戶報裝時間進一步壓縮,群眾生產生活用能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推動能源生產綠色化
《規劃》提出,持續實施節能降碳增效行動,把節能降碳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提升節能降碳管理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節能低碳的能源消費新模式。
《規劃》指出,要推動能源生產綠色化。
推動化石能源綠色低碳開采。加強化石能源生產過程碳排放監控,加快應用綠色開采和智能化技術,加大余能、副產品回收利用力度,降低煤炭、油氣開采過程中碳排放。加大煤層氣 (煤礦瓦斯)、油氣田甲烷采收利用力度,加快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推廣應用。推廣化石能源開采先進技術、裝備,加快推進燃油、燃氣、燃煤設備等電氣化改造。
推進能源加工儲運提效降碳。加快煉化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綠色煉廠、智能煉廠建設,延伸煉化產業鏈,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行煤炭分質分梯級利用,推動煤炭轉化向高固碳率產品發展。優化煤炭物流網絡,提升鐵路、水路、鐵水聯運等運輸比例,發展多式聯運等綠色運輸方式,支持企業推廣智慧低碳倉儲和物流。
大力發展能源低碳循環經濟。創新礦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探索開展采煤沉陷區治理、煤矸石綜合利用,積極推動共伴生礦產資源和尾礦綜合利用,避免污染空氣和地下水。利用采煤沉陷區、關停高污染礦區發展風電、光伏或農林生物質產業。探索開發已枯竭或無開采價值油氣田、煤炭采空區的二氧化碳地質封存能力。探索開展廢棄巖鹽鉆井、閉坑的金屬礦山地下巷道、采空區對二氧化碳的地質收納封存研究。
打造能源發展新引擎
《規劃》提出,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加快能源科技創新和數字化升級,做優做強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支撐能源低碳轉型的新增長點。
《規劃》提出,推進風能產業集聚發展。重點突破大型風電場運行維護、變流變槳智能控制、風場大數據管理等關鍵技術,提升低風速風電機組生產制造水平。支持許昌、安陽、信陽、濮陽等風機主機生產基地擴能提效,帶動葉片、軸承、制動器等風電配套產業集聚發展,推動風電裝備產業鏈更加完備。
推動太陽能產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先進晶硅電池、高效光伏組件和智能逆變系統,促進太陽能集成應用技術開發,推動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陽能利用新技術產業化。
推動生物質能地熱能產業多元化發展。積極發展生物質資源收運、成型、氣化、發電及供熱綜合利用裝置,突破先進生物質能源與化工技術,培育發展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多產品聯產,探索開展纖維素乙醇、綠色生物煉制產業化示范。
此外,加快儲能產業發展。積極開展新型儲能技術和裝備研發,協同推進先進物理儲能、化學儲能技術創新,加強大規模儲能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突破和管理機制創新,推動電網側儲能合理化布局和用戶側儲能多元化發展。爭取儲能產業相關上下游企業在河南省布局,帶動儲能產業鏈延伸發展,力爭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220萬千瓦。
培育壯大氫能產業。加強氫能產業自主創新,促進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化發展,加快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相關裝備研發,聚焦工業副產氫純化和綠氫制取、氫氣儲運及加注、氫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和燃料電池汽車整車集成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提升氫能供給水平,優化利用工業副產氫資源,開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示范。探索氫能應用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氫能制取和儲運新業態,培育氫能產儲運用全產業鏈。充分利用氫―電轉換優勢,通過多能互補和智慧微網等手段,因地制宜布局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推動在工業園區、礦區、機關、學校、醫院、商場等開展以氫為核心的能源綜合利用示范,為用戶提供電能及高品質熱源。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