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19年泉州市超額完成能耗“雙控”目標 |
(時間:2020-11-5 8:53:22) |
日前,從省節能辦傳來好消息,在2019年度各設區市政府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完成情況和節能措施落實情況考核中,泉州交出了“超額完成”的亮眼“成績單”,獲得省上的通報表揚。據悉,在全省9個設區市中,僅有兩個設區市考核結果為“超額完成”。 多領域齊抓共管 節能效果顯著 近年來,泉州始終堅持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雙輪驅動。政府部門多管齊下,從增量控制、存量挖掘、部門聯動等方面入手做實做細;企業孜孜踐行,調整結構、節能改造、綠色制造等進行得如火如荼。政企合力,持續突破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瓶頸約束。 一份數據展示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來自市政府節能辦數據顯示,2019年泉州市全社會綜合能源消費總量3533.13萬噸標準煤,比2015年增加276.27萬噸標準煤,占省下達給我市“十三五”能耗增量的60.05%,優于“十三五”能耗增量控制目標序時進度19.95個百分點;2019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54%,單位GDP能耗“十三五”累計降低21.09%,比“十三五”16%的目標任務再下降了5.09個百分點,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的135.8%,優于序時進度55.8個百分點。 部門協同、齊抓共管。推動綠色建筑,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為61.35%,建設工程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100%;促進交通節能,全市營運客車單位運輸周轉量、營運貨車單位運輸周轉量、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較2015年大幅下降;公共機構節能成效顯著,2019年全市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水資源能耗同比下降14.49%、0.97%、14.1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9月份,我市規上工業能源消費量1755.49萬噸標準煤,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2%,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預計我市可完成省下達的“十三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 把好項目能評關 推動結構性節能 政策引領,目標明確。按照《泉州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我市分解下達“十三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并提出工作措施,配套制定實施《泉州市年度節能(循環經濟)工作計劃》,明確縣市區政府、有關部門、重點用能單位責任。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組織開展對各縣(市、區)能耗“雙控”目標責任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考核,形成考核通報,向社會公告考核結果。 嚴把新上項目能評關。我市重點關注惠安中化、聯合石化等高耗能企業,督促新建項目嚴格落實節能審查措施,切實減少新建項目對全市能耗水平的影響。按規范要求開展項目節能審查,強化對項目能評事中、事后督查。控制新上高耗能項目,對聯合石化芳烴聯合裝置脫瓶頸項目、EOEG裝置脫瓶頸改造項目、烯石公司年產5萬噸高端石墨烯復合材料項目、百宏公司250萬噸/年PTA項目等扎實做好能耗核查。 調結構、促轉型,推動結構性節能。我市制定并推進紡織鞋服、石油化工、食品、機械裝備、建材家居、工藝制品、造紙及紙制品產業等18個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實施智能制造、質量品牌、服務型制造三個專項行動計劃,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我市結構性節能。 注入“綠色”制造基因 節能降耗貫穿全流程 強監管、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讓節能降耗貫穿生產制造全流程。2016年以來,我市組織209家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耗在線監測,截至目前已有132家實現聯網。同時,完成414家次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監察,配合省工信廳對124家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診斷。推動101家重點用能企業創建能源管理體系,14家企業參與了全省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項目帶動,挖掘企業存量節能潛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以來,我市組織實施鍋爐窯爐改造、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等節能項目326個。值得關注的是,其中154個項目獲得省、市節能循環經濟專項資金獎勵5689.8萬元,項目年節能量24.8萬噸標準煤。 推動工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截至目前,我市涌現數量眾多的“國字號”綠色制造項目。其中,百川科技、信泰科技2個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獲工信部獎勵;閩華電源、玖龍紙業等9家企業斬獲國家級綠色工廠;九牧廚衛的一款產品獲評工信部綠色設計產品。此外,我市更有數十家企業獲評省級綠色制造相關項目。擁有三六一度(中國)等22家省級綠色工廠,百川科技、晶安光電等7條省級綠色供應鏈,百川科技、鳳竹紡織等7款省級綠色產品,泉惠石化園區等1個省級綠色園區。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