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20工業節能市場前景分析 |
(時間:2020-8-4 10:46:24) |
近年來,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等課題成為全球各國的熱門研究方向。作為制造業大國,通過推進綠色制造來發展綠色經濟、壯大綠色產業,是中國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未來工業節能環保成為全球發展重要趨勢。據悉,中國工業節能行業具有周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等特征:國家已將節能列為中長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鋼鐵冶金、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存在極大的節能需求,工業能效管理行業市場前景廣闊,產品的應用范圍較廣。下游行業中的鋼鐵冶金、煤炭礦山等雖屬于強周期性行業,存在一定的短期波動,但長期來看該等行業的節能需求呈上升趨勢,因此,工業節能市場長期向好。 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開發銀行將進一步發揮部行合作優勢,充分借助綠色金融措施,大力支持工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實現綠色發展。推動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國家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不斷深化合作,發揮政策導向和綜合金融優勢,按照源頭減排、末端治理、技術優化、全程監控的系統性思維,進一步完善政策配套,共同探索機制創新,調結構、優布局、促發展,加快形成新時期工業綠色發展的推進機制,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2018年,我國工業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帶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十三五”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展望2019年,工業經濟發展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節能減排壓力有所加大,但各項節能減排工作仍將有序推進。 工業節能產業分析 隨著我國工業化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自動化控制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工業節能產業的發展必然要從設備節能、生產流程的末端節能這一初級節能模式走向生產工藝節能以及生產流程的過程節能的高級模式,從而最終形成工業系統生產全流程的節能。綠色工廠、低碳工廠將建立在生產全流程的基礎之上。 進入2019年,工業能源消費總量預計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有望繼續下降,但降幅可能繼續收窄。首先,根據國務院《“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總體部署,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的具體安排,“十三五”工業節能工作進入收尾期,為確保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必須在2019年進一步加大節能工作力度,2019年工業節能目標任務的完成有了政策層面的保障。其次,工業生產的穩定增長,尤其是高載能行業的持續回暖,將帶動工業能源消費需求進一步回升,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的同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大幅反彈的局面應該不會出現。第三,隨著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結構性節能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總的來看,2019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費總量不會迅速增加,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速度可能減緩,但仍然處于下降區間。 進入2019年,在高污染行業增長有限和重點行業環保措施進一步加嚴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望繼續保持下降態勢。首先,201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準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生態環境質量要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要繼續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群,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018年年底前完成,其他重點區域2019年年底前完成;在重點區域采暖季繼續實施錯峰生產,重點是鋼鐵、焦化、建材、鑄造、電解鋁、化工等行業,實施的范圍將在2019年進一步擴大。其次,工業仍是主要污染物減排的重點領域,工業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主要是PM10)排放量分別占全國污染物排放總量的90%、70%和85%左右,隨著總量減排、環境監管等措施的深入推進,工業領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必將延續下降態勢。 進入2019年,我國工業領域第一個綠色發展綜合性規劃《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簡稱“《規劃》”)的落實將深入推進,包括綠色產品、工廠、園區、供應鏈和企業等要素在內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將取得全面進展,形成更加完整的綠色發展體系。《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培育百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百家綠色園區、千家綠色工廠、推廣萬種綠色產品,截止目前,綠色設計試點企業已有99家,并完成了對第一批試點企業的驗收,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問題不大;綠色制造示范名單已經連續公布了三批,共計包括802家綠色示范工廠、80家綠色園區和4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作取得全面進展,“十三五”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任務有望在2019年提前完成。同時,為加快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工作的通知(財建[2016]797號)》,利用中央財政資金引導和支持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關鍵工藝突破、綠色供應鏈系統構建等三個方向的示范項目,截止目前,近370個項目獲得了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持,范圍覆蓋了機械、電子、食品、紡織、化工、家電等重點工業行業。 進入2019年,“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有關規劃的落實將繼續推進,促進節能環保產業提速發展的政策措施將保持不變,但產業增速將有所下滑。一方面,作為政策拉動需求的典型行業,環境治理領域的利好措施接連出臺。2018年6月,中央國務院連續批準和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對環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對環境治理和監測的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制于上半年偏緊的資金面以及部分企業中報的不及預期,2018年前三季度環保行業市場出現了整體走弱的趨勢,而這種趨勢在2019年很難大幅回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去杠桿政策的影響,環保行業大部分上市公司主要以PPP為主要商業模式,在此情形下受到融資環境緊縮影響明顯。總的來說,2019年節能環保行業發展環境喜憂參半,政策環境確保市場需求處于高位,融資困難又會一定程度束縛行業快速增長。 2020工業節能行業發展前景與趨勢分析 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單位GDP能耗下降15%,重點推進節能工作的領域包括工業、建筑、交通、商貿流通、農業農村、公共機構等。這其中,工業領域的節能工作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壓力較大的推進領域。2018年前兩個月,國內工業增加值能耗下了2.08%,按照既定目標,“十三五”工業增加值能耗要下降18%,平均每年下降4%左右,但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追平完成年度目標。從具體行業能耗來看,2018年前兩個月,水泥行業的能源消耗增長最快,其次是鋼鐵。再具體來看,鋼鐵行業中煉鐵一項的能源消耗是下降的,其他都呈現上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解決工業綠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把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作為落實制造強國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硬任務,加快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深化試點示范,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等綠色制造產業,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加強節能監察,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完善法規標準和政策,進一步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確保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助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國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工業領域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 1、大力推動能源效率變革。深入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專項行動;推進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加快高效節能技術產品推廣應用。 2、積極促進資源利用效率變革。積極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深化甲醇汽車試點示范;深入推進生產者責任延伸。 3、持續推行工業清潔生產。提升重點區域和流域清潔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加強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有毒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積極推進工業節水。 4、扎實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深入推進綠色工廠建設工作;積極推動建設綠色工業園區;加快綠色產品供給;繼續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健全綠色制造公共服務體系。 5、加快推進綠色改造提升。進一步發揮綠色金融對工業綠色發展的支持作用;繼續實施綠色制造專項;深入開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試點,組織對第一批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開展驗收。 6、培育壯大綠色制造產業。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推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規范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加強綠色制造全產業鏈合作。 7、不斷拓展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發揮雙邊、多邊合作機制的作用;積極參與國際履約工作;推進綠色國際經濟合作。 8、加強重大問題研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