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供電公司積極落實國家電網公司能源決策部署,在空港陸電、港口岸電、充電樁建設等領域大力推進電能替代工程,1~3月,累計完成替代電量3.93億千瓦時。 4月8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世紀大道維斯財富大樓邊的空地上,泉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正加緊建設充電設施,盡快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對接規劃 提前布局充電網絡建設 “一切準備就緒,現場開始調試。”3月5日,泉州供電公司員工正在泉州西湖公園調試電動汽車充電站電纜,為充電樁接電做最后準備。 西湖公園位于泉州市清源山麓,附近有建南花園、西湖豪庭、西湖麗景等大型居民小區,泉州供電公司緊跟市場需求,提前布局充電網絡建設,在居民集中區域選址建站,最大限度地利用充電輻射半徑,方便市民為電動汽車充電。 “以后我的油電混合汽車充電就方便了!這簡直就是家門口的充電站。”看到調試的工作人員,正在西湖公園鍛煉的陳先生高興地說。 今年,泉州供電公司主動跟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提前做好充電設施配套供配電網建設方案,根據公交樞紐站遠景規劃,預測用電需求,搶占市場先機,著力開拓售電市場。 目前,泉州地區已建成并投運22座高速服務區充電站,實現泉州地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全覆蓋;投運10座公交充電站、15座城市充電站、27座分散慢充樁以及中心城區19個居民小區共318個交流樁,實現中心市區17.8公里服務半徑充電設施建設全覆蓋。 廊橋改電 助力空港節能減排 “設備一切正常,如果有用電疑問及時與我們聯系。”4月1日,泉州供電公司員工到泉州晉江機場為機楊廊橋用電做例行檢查。 晉江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500多萬人次,擁有21個停機位、13個登機廊橋。原來飛機停靠廊橋期間均使用航空煤油發動機輔助動力裝置供電供氣。為了推進機場實施電能替代,泉州供電公司多次主動上門協調,最終與晉江國際機場簽訂合作意向書,對機場內12號和13號廊橋實施以電代油改造。該公司共建成兩套95千伏安的靜變電源和兩套90冷噸的空調機組的地面橋載設備,總容量520千伏安。這是泉州供電公司在電能替代領域實現的又一項新突破。 通過在機場登機廊橋上安裝靜變電源和飛機地面空調機組的地面橋載設備,替代飛機發動機輔助動力裝置,晉江國際機場停靠廊橋的飛機實現年減少標煤610.2噸、減排二氧化碳14.64噸。 “與使用航空煤油發動機輔助動力裝置相比,使用電能橋載設備不但減少了飛機尾氣排放,還能降低噪聲污染,飛機停靠時更節能環保。”晉江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龍新說。 岸電入海 改善港口環境質量 “船舶靠岸后使用岸電,必須仔細檢查用電接口。”3月28日,泉州供電公司走訪石湖港碼頭,對該港區投運的3號、4號泊位岸電使用情況跟蹤檢查。 泉州地區海岸線長,泉州港轄四灣五個港區16個作業區,船舶靠港期間依靠船舶燃油輔機發電滿足船舶通信照明、冷藏、加熱以及機動變向等用電需求,排放大量硫氧化物等廢氣,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 近年來,泉州供電公司貼近市場需求,主動與港口公司溝通,聯合港口共同啟動港口岸電系統建設,減少船舶靠港期間有害氣體排放,消除自備發電機組運行產生的噪聲污染,改善港區環境質量。 “我們港區的4架輪胎式龍門起重機“油改電”后,空氣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冬季西伯利亞候鳥都在港口扎營過冬了。”石湖港港區負責人徐德海笑著說。“所以,供電公司再次提出港口岸電入海方案時,我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既能改善環境,又能節約成本,可是一舉兩得呢。” 石湖港岸電入海項目為靠岸船舶提供兩路岸電電源,可同時為4艘船舶供電,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1893.9噸、氮氧化物41.5噸、硫氧化物31.37噸,保障了石湖港區的天更藍、水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