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業界人士正呼吁推動跨境氫能供應鏈建設,為未來推廣應用提供條件。
報道認為,日本在氫能領域的優勢籠上了陰影。調查世界相關專利的競爭力發現,日本在汽車燃料電池等的應用技術方面領先,綜合實力也排在首位,但最近10年的相關專利申請件數卻比以前減少三成。日本要打造氫能供應鏈,打造以低成本推進實用化和普及化框架正成為其發展方向。
按國家來看,日本排在氫能相關技術專利數量首位。把氫能用于汽車、住宅、工廠等核心技術,申請數量較多的燃料電池專利成為日本的優勢。
豐田從約30年前開始研發以氫能行駛的燃料電池車(FCV),2014年首次上市銷售,到2020年把續航距離延長3成。新日本石油株式會社(ENEOS)和巖谷產業的加氫站也超過160座,正在推動使每座加氫站3億至4億日元的建設費用減半。
日本氫供給利用技術協會的池田哲史表示,不僅是神戶制鋼所的氫壓縮機等主要設備,“在流量計和氣體檢測儀等微小零部件領域,日本的技術實力也很高”。另一方面,日本缺乏制造氫所需的資源,從海外運輸的技術也不可或缺。
日本電力企業J-POWER的社長渡部肇史在評價2022年4月成功進口澳大利亞產氫時表示,“這是擴大氫能利用的第一步”。實際驗證了把澳大利亞大量擁有的褐煤氣化、進而制造氫的自主技術,并攜手制造世界首艘液化氫運輸船的川崎重工業和巖谷產業,在構建跨境氫能供應鏈方面創造了先例。
報道指出,日本缺乏太陽能和風力等自然資源,難以利用源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大量制造環保的“綠氫”。巖谷產業的理事藪之成仁指出,日本的“可再生能源價格偏高”,要實現氫能社會,進口廉價氫的國際框架不可或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