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企業一步到位完成了煤改氣,雖然成本高了,但新鍋爐熱效率更高,環保效益更是提高不少。從性價比來看,天然氣鍋爐整體更有優勢。”12月16日,記者隨廣東省中山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來到廣東宏基管樁有限公司華城分公司,對該廠進行鍋爐分級認定后的首次抽查工作。截至12月8日,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已完成全市1064臺鍋爐爐窯的分級認定工作,以分級管控的方式,力促全市清潔能源改造。
“這家企業煤改氣工作到位,現場檢測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達標。”廣東省中山環境監測站主任吳貴華介紹。在抽查現場,工作人員走上30多米高的塔臺,在鍋爐出口對排放氣體進行專業的成分檢測分析,各項指標均顯示正常。
“天然氣鍋爐有利用率高、上汽快、用人少、空氣污染小、占地面積小等很多優點。”企業相關負責人何榮輝介紹,以前使用25噸的燃煤鍋爐,開爐一小時后才能供上蒸氣,鍋爐效率在70%到80%之間,鍋爐房需要10個人協同看守和操作。煤改氣后,20噸的天然氣鍋爐已達到產能要求,而且開爐十多分鐘后就能供上氣,鍋爐效率達到90%以上,操作人員也減少到6人。更為重要的是,煤改氣后環保效益有了顯著提升,燃煤鍋爐每立方米排放物中含氮氧化物150毫克、二氧化硫200毫克、粉塵顆粒達80毫克,煤改氣后,排放氣體中每立方米含氮氧化物降為50毫克以下,二氧化硫和粉塵顆粒含量為零,達到或高于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經過煤改氣后,廠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工廠環境看上去更干凈整潔,工人工作起來也更舒心了。”何榮輝介紹道,天然氣鍋爐整套設備投入在600萬元左右,分公司年產值在4個億左右,預計三到五年內能收回投入的成本。“煤改氣帶來的社會效益是無法估量的。”何榮說,“發展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也是企業應當承擔起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
“‘藍天保衛戰’是中山今年重點推進的重要項目之一。為提升我市大氣精細化管理水平,我們對全市1064臺鍋爐爐窯進行了全面分級管控。”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工程師陳子林介紹道,今年10月20日,該局出臺《中山市工業爐窯及鍋爐分級管控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對我市在用工業爐窯及鍋爐的分級管控工作。截至12月8日,已完成對我市519臺工業爐窯和545臺工業鍋爐的第一次分級認定工作。
據了解,針對不同級別的工業爐窯及鍋爐,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將對其實行差異化管理。譬如,在重污染天氣,A級企業列為應對減排豁免單位,原則上不需要實施錯峰或調低負荷生產,采取減少、免除現場檢查等正面激勵措施管理,在日常管理以及扶持政策中依法給予支持;B級和C級企業則分別列為協商減排和強制減排重點單位,依法依規落實停限產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全市1064臺鍋爐爐窯中,完成清潔能源改造的已超三分之二。
“我們期望通過對污染源的分級差異化、精細化管控,不僅樹立一批管理規范、綠色環保的先進典型,形成良好示范效應,更可以倒逼管理水平落后的企業升級轉型,促進企業提升環境保護管理水平,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陳子林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