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撫順市大力推廣生物質直燃鍋爐 |
(時間:2017-3-2 9:19:36) |
2月27日,記者走進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紅透山鎮六家子村,感受生物質直燃鍋爐給村民生活帶來的改變。村民祁英艷在家中抱著不到一周歲的孩子,娘倆兒都只穿著薄襯衣。祁英艷高興地說:“用了這個鍋爐后,家里又干凈又暖和,再不用燒炕了。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感覺取暖方式跟城市沒啥差別。” 祁英艷家中的生物質直燃鍋爐主要以農作物秸稈等可再生物質作為燃料,燃料價格低廉,來源廣泛,農作物秸稈、根莖、谷殼、雜草等都可作為燃料使用,而且原料燃燒后不易產生濃煙,既節省了農村地區取暖需要購置木頭、煤炭的成本,又讓秸稈、雜草等物質變廢為寶。 這個鍋爐的發明者于耀中是撫順市一名普通的退休職工。他搞發明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為解決自家的取暖問題,沒想到卻引發了農村冬季供暖的一次革命,有效解決了農村冬季取暖問題,全面改善了使用者的生產生活環境。 “為了供孩子上學,我和老伴在2006年把自己在城里的房子賣了,搬到農村居住。”據于耀中回憶,農村取暖設施簡陋,炕燒得火熱,屋子里卻依然冰涼,反復加柴火不僅麻煩,還弄得屋子里灰大煙味重,于是他萌生了搞小發明、造鍋爐的想法。 2011年,生物質直燃鍋爐問世。該鍋爐打破了傳統鍋爐的燃燒方式,采用倒置層燃直燃方式,燃料燃燒放緩,提高了熱效率。鍋爐填料一次就能燃燒12小時以上。舉例來說,10公斤玉米秸稈在自然條件下燃燒,不到10分鐘就燒光了,可在這個鍋爐里,至少可以燃燒3個小時以上。 記者從撫順市農委了解到,為促進農村節能減排,改善農村能源結構,解決農村冬季取暖難題,2012年以來,撫順市深入開展農村能源溫暖工程,大力普及推廣生物質直燃鍋爐。目前,撫順市已有600余戶農戶將其用于生活和生產,供暖效果十分理想。據粗略估算,每個采暖期每臺生物質直燃取暖鍋爐可節省薪柴5噸,為每個使用者年節約薪柴支出3500元,同時有效利用了秸稈等農林生產加工廢棄物,將其變廢為寶。 2016年,農業部把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列入學 《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重大科技任務。今年2月14日,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農科院專門成立了“東北區域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協同創新聯盟”,目的就是加快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程。而在這方面,撫順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今后幾年,撫順市將大力實施農村能源溫暖工程,向廣大農戶推介生物質直燃取暖鍋爐,同時探索擴大生物質直燃鍋爐的使用范圍,使其不單用于農民取暖,更應用于設施農業取暖。將農村能源溫暖工程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緊密結合,探索出“農林生產加工廢棄物——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生活生產取暖”農村能源生態建設循環模式,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農業生產無害化、美麗鄉村城鎮化”。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