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LED照明市場競爭激烈 國際照明巨頭戰略轉型 |
(時間:2019-2-20 9:46:42) |
1、SIGNIFY 繼2018年3月法蘭克福照明展期間飛利浦照明宣布計劃將公司名稱改為Signify后。5月16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全球第一個“國際光日”(International Day of Light),同時也是飛利浦照明控股(Philips Lighting NV)正式更名為昕諾飛控股(Signify NV),同期還發布了“昕諾飛”這一中文名字。根據和皇家飛利浦的授權協議,其照明產品將延用PHILIPS這一百年品牌;同時發布的還有其物聯網品牌Interact。新公司名源自對照明的全新定義:光已成為一種智能語言,連接和傳遞信息。這也標志著昕諾飛下一步關注重點,將從傳統的照明產品制造,轉向物聯網時代的互聯照明系統方案服務以及光信號通訊。 2018年8月,昕諾飛宣布完成了對城市景觀照明廠商深圳磊明科技的收購,磊明相關業務將由新成立的深圳磊飛照明來管理和運營,新公司也將繼續使用LiteMagic和LiteMeta作為產品品牌。此次收購加強了昕諾飛在中國正快速發展的城市景觀照明市場的布局。 2018年11月,昕諾飛和西蒙電氣作為照明行業代表參加了首屆進博會。 2018年12月,昕諾飛將其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業務,即位于德國烏爾姆的Philips Photonics公司出售給德國老牌激光器公司Trumpf。這和其老對手歐司朗在VCSEL領域的系列布局動作背道而馳。 2、OSRAM 2017年以來,在成功分割LEDVANCE后,OSRAM加快轉型步伐,頻頻出手,先后收購或通過其旗下風險投資事業部Fluxunit控股了十余家公司,涵蓋車用照明、農業照明、醫療照明、娛樂照明、智能控制、物聯網數據平臺、光管理軟件、激光器、傳感器等多個領域,此外還和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與日本LED器件大廠Nichia商議光電產品與技術應用領域中的專利交互授權。 2018年8月,OSRAM決定出售其LSS事業部中的LS照明解決方案業務,這當中包括德國的Siteco燈具業務,以及北美的Sylvania Lighting Services(SLS)業務;而Traxon和e:cue的相關業務,以及位于亞洲的燈具、動態照明和控制系統業務則不在本次出售之列。后續到今年1月,OSRAM將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威爾明頓的SLS業務出售給了美國西科國際(WESCO)。 OSRAM將CLB和LLS事業部分拆給LEDVANCE后為三個事業部:照明解決方案和系統(LSS,含照明解決方案部門LS和數字照明系統部門DS),特種照明(SP)及光電半導體(OS)。11月,OSRAM宣布從2019年財年起,三大事業部重新調整為汽車(AM)、數字(DI)和光電半導體(OS)。 這一系列的調整布局,體現了OSRAM將專注發展基于半導體技術的高科技產品,一方面強化其在車用、農業、健康、醫療、娛樂等多個特種照明細分市場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增強物聯網數據平臺、智能控制、光管理軟件、身份識別、激光和傳感技術等高科技領域的業務,進而從傳統照明公司向高科技公司發展的戰略構想。 3、ZUMTOBEL 長期位列歐洲三巨頭之一的奧德堡ZUMTOBEL集團,主要動作是整合旗下品牌,應對競爭變化。原本旗下為zumtobel(室內燈具),Thorn(室內外燈具), Tridonic(驅動、調光器、COB器件),acdc(景觀照明燈具)和Reiss(特種燈具)五大品牌。今年則新設立了eco Thorn,即經濟型索恩以應對愈演愈烈的價格競爭和zgs,即zumtobel group service以順應已成燎原之勢的照明系統解決方案潮流。 4、LEDVANCE 在2018年的兩大行業盛會Light+Building 2018和第23屆廣州照明展上,LEDVANCE均高調亮相,并展示了新的燈具設計語言,即“SCALE”設計理念,可在家居、辦公、商業、工業、戶外等多種應用場合根據客戶需求來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產品服務。在OSRAM轉型的背景下,LEDVANCE體現了“更深的橙”,其承接了OSRAM的照明業務方面的衣缽并將進一步深化。 11月,LEDVANCE宣布任命其監事會主席林紀良(Lawrence Lin)為全球CEO及常務董事,以接替在任短短不足九個月的譚昌琳博士(Jacob Tarn)。同時,木林森和LEDVANCE間也在加快整合,木林森的北美外銷業務Forest Lighting將并入LEDVANCE;而LEDVANCE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圣瑪麗工廠將重組為木林森在美國的獨立制造子公司;此外,LEDVANCE位于美國肯塔基州凡爾賽工廠將在2019年9月底之前逐步停止生產?梢灶A期未來其關廠動作將持續進行。 這一系列的調整也預示著LEDVANCE將致力于超越原有OSRAM和北美SYLVANIA傳統光源制造商的形象,逐步轉型為創新驅動從而引領行業的照明解決方案提供者。 5、GE 身負250億美元的巨額有息負債的GE集團出售照明業務的消息自2017年開始便甚囂塵上,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繼2017年宣布退出亞洲和拉美市場后,又在2018年2月份同意出售其在歐洲、中東、非洲和土耳其的業務以及全球汽車照明業務。買方是GE匈牙利公司前總裁Joerg Bauer控股的公司,在收購后過渡期間會使用GE照明品牌,之后新公司最終將以原Tungsram的品牌進行運行。 2018年11月,GE宣布將旗下Current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公司American Industrial Partners(AIP)。Current的業務包括LED和傳統照明解決方案,以及各種連接傳感器、控制和軟件。作為擬出售的一部分,Current將根據許可協議繼續使用GE品牌。GE照明的北美消費者照明業務不包括在此次交易中,GE仍在積極出售此業務。 6、CREE 2016年,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infineon一度宣布將以8.5億美元的現金收購美國CREE旗下的Wolfspeed公司(射頻功率器件業務)。但此交易在2017年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叫停。2018年3月,CREE反而宣布以3.45億歐元收購infineon的射頻功率器件業務。 此前CREE高調進軍照明應用領域,業績卻長期受困于照明應用業務的低毛利。其在新CEO上任后,和原CEO持相左發展思路,即更加重視其原優勢項目的碳化硅襯底各類器件業務的發展。自此,CREE重新回到了器件為主業的軌道上。 7、北美照明企業紛紛漲價 2018年5月起,率先由北美燈具大廠Acuity brands和Eaton(Cooper Lighting母公司)宣布漲價;此后,Venture Lighting、RAB Lighting、GE旗下Current、LEDVANCE旗下北美Sylvania和Panasonic旗下ULT等多家廠商紛紛上調產品價格,其中部分廠商已多次上調產品價格。 這一波漲價原因不僅在于LED照明快速發展擠壓了傳統照明產品的生存空間,使其失去規模經濟效應以及原材料、人力和物流等各項成本上漲,RAB Lighting也因不斷上升的成本和市場復雜性在去年年底宣布退出加拿大市場,最主要的還是應對美國對華301調查加征關稅所帶來的影響。 8、Nichia 2018年7月,日亞化學 (Nichia Corporation)宣布,因照明用、背光用LED需求持續強勁,加上LED業務擴大至汽車照明等領域,因此決定在其德島縣鳴門工廠內興建新廠房,擴充LED產能。新廠的總投資額(包含廠房建設費用和設備投入)預計可達1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76億元),完工投產后,預計2021年鳴門工廠的LED產能將擴至現在的2倍。 另有報道稱,日亞化學還計劃在2018下半年在中國華南建立合資工廠,生產用于智能手機和汽車照明的LED產品,日亞將持有合資企業18%的股份,合資方還包括臺灣光磊(Opto Tech)。 日亞化學是享譽全球的五大LED廠商之一,主營業務為LED器件、熒光粉、電池材料等,日本本土五個工廠位于阿南(總部和兩個工廠)、德島、鳴門和鹿兒島。其中LED器件營收規模超過2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一。本次擴產也是一貫謹慎的日亞化學應對激烈競爭環境的策略。 9、日照企戰略收縮 近年來,隨著日本本土LED替換市場日趨飽和,中國企業的快速進步,日企整體表現低迷,其中本土雙雄Panasonic和TOSHIBA首當其沖,Panasonic近些年先后關閉了包括中國、印尼和日本本土的多家照明工廠。TOSHIBA也已先后關閉了本土的多家照明工廠,在決定2019年3月底關閉其沼津工廠后,其本土照明工廠將僅余鹿沼工廠一間;此前宣布退出剛進入僅一年的硅襯底白光LED業務;還將中國照明業務打包出售給了康佳照明。2018年11月,因連年虧損,NEC也宣布將退出照明業務,將旗下NEC Lighting出售給日本未來基金 (NMC)。NEC Lighting2017年營收約17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6億元),員工400名。 目前,日本照明應用企業在日本本土和東南亞仍具備一定市場份額,但整體處于戰略收縮階段。 10、晶元光電 5月,臺灣LED大廠晶元光電宣布今年底擬將三大事業部門獨立成晶電企業、晶成半導體與晶電科技3家公司,初期將以晶電企業持股另外2家公司,未來不排除獨立上市。 三家公司中, 晶電企業負責LED及激光業務,晶成半導體則涵蓋VCSEL(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和電力電子元件代工業務(主要為硅基氮化鎵功率器件),晶電科技則主營模塊與元件相關業務。 分而治之也是為了應對自去年開始的中國大陸芯片廠商的大肆擴產潮以及照明、背光、顯示等市場的價格沖擊。其將運營重點從LED產能軍備競賽,逐步轉向VCSEL、激光以及功率器件代工等利基業務。 11、Fagerhult/iGuzzini抱團取暖 2018年10月,瑞典燈具大廠Fagerhult以3.8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12億元)收購意大利照明品牌iGuzzini。iGuzzini總部位于意大利雷卡納蒂,2018年營收約為2.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8.78億元),員工1470名。合并后的新公司預計年銷售額將超過80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0.82億元)。瑞典Fagerhult和意大利iGuzzini都是燈具領域有口皆碑的著名品牌,這次合并也是典型的強強聯手。 12、車燈并購案此起彼伏 (1)LG收購ZKW 2018年4月,LG集團旗下LG電子以1.4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5.48億元)高價收購奧地利汽車照明公司ZKW,這是LG集團史上最大規模的并購交易。LG電子將以7.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9億元)持有ZKW 70%的股份,還將以3.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3億元)收購剩余的30%的股份。老牌汽車照明廠商ZKW成立于1938年,主要為寶馬、奧迪、保時捷和大眾等歐系品牌提供汽車照明產品。2017年,其銷售額達到約12.6億歐元,過去五年平均年增長率達到20%,其在中國的工廠錦祥照明系統(大連)有限公司位于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本次收購體現LG電子已將汽車照明作為其汽車零部件業務的一個新的增長引擎。 (2)Magna收購OLSA 2018年7月,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加拿大的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 Inc)宣布以近2.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8億元)收購意大利車燈廠商OLSA S.p.A.。OLSA總部位于意大利汽車城都靈, 2017年銷售額達2.42億歐元,為大眾、寶馬、戴姆勒和菲亞特克萊斯勒等提供汽車照明產品。這一收購也將擴大一貫奉行多元化戰略的麥格納國際在汽車照明這一增長領域的業務。 (3)Varroc收購Sa-ba Automotive 2018年7月,印度汽車照明系統供應商偉瑞柯Varroc Lighting Systems宣布收購土耳其Sa-ba Automotive。通過本次收購,Varroc Lighting同時收獲了位于伊斯坦布爾附近的1萬平米制造和技術中心,以及一座正在建設的位于保加利亞季米特洛夫格勒的2萬平米新工廠。該工廠將為Varroc Lighting提供可擴展的產能,使其能夠更好地為歐洲客戶服務。Varroc Lighting總部位于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附近的Aurangabad,是印度汽車動力系統、電氣系統和底盤零部件的龍頭供應商。在中國常州和重慶擁有和臺灣堤維西合資的大茂偉瑞柯車燈工廠。 (4)Calsonic收購 Marelli 2018年10月,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FCA)宣布同意以6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93億元)的價格將其旗下高科技汽車零部件部門馬瑞利(Magneti Marelli)出售給融資成功的日本汽車零部件公司康奈可(Calsonic Kansei)。交易預計將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并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批準。兩家公司合并后的實體將以Magneti Marelli CK Holdings的名字運營,合并后新公司將在歐洲、日本、美洲和亞太地區運營近200家工廠和研發中心,總收入將達到15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09億元),將締造全球第七大獨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Marelli總部位于意大利米蘭,隸屬于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FCA),專業從事汽車零部件、系統和組件的研發、設計與生產,也是車燈總成五巨頭之一,2017年營收高達9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3億元)。 在通用照明市場已廝殺成為“紅!钡慕裉,汽車照明產業憑借其較高的市場回報,可觀的發展潛力和相對理性的價格競爭等優勢,已經成為全球各路廠商密切關注的“藍海市場”。 綜上,國際照明巨頭們的轉型和調整,是順應時勢的動作,并不意味他們已經完全失去了技術、專利和品牌方面的優勢,而是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這種優勢比之傳統時代已不再顯著,而且已經深刻地影響到其自身的盈利模式,而尋求在照明產業的新階段重新占據領先地位。在這一點認知上,我們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夜郎自大。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