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物理農業(邯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革命老區阜平縣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合作,在該縣發展現代食用菌香菇種植產業精準扶貧項目中引入“LED光能技術”與“風肥調溫技術”等科技含量高的物理農業,在國內開創了物理農業技術應用于食用菌香菇種植產業的先河,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探索出一條物理農業技術扶貧的新路子。

據介紹,LED光能技術與風肥調溫技術,結合聲、光、電場相關科技,可明顯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根據在阜平縣色嶺口食用菌產業園區60個香菇大棚兩年多的對比實驗,使用LED植物生長燈能使香菇的品質和產量能提高30%至50%。 據技術負責人馬冠軍介紹,物理農業是物理技術和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是利用具有生物效應的電、磁、聲、光、熱、核等物理因子操控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獲取高產、優質的農產品。色嶺口園區使用的“LED光能整體技術”,是在科技部LED產業聯盟、農業部設施研究所有關專家的協助下,由邯鄲物理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地處太行山區的阜平縣是革命老區,近年來,阜平縣將發展食用菌作為推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阜平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楊志國色嶺口園區現在大概有26戶農戶,使用LED植物生長燈,到目前為止,菇農香菇的品質得到了提升,產量也得到了提高。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我們會)進一步對這個項目推廣,使更多的菇農種植戶有更高的收益。 “冷光源技術在香菇栽培上很有前途,尤其在夏季高溫季節,菌棒出菇階段需要散射光,如果把遮陽網去掉以后,光進來了熱量也就進來了,不利于香菇的生長。如果我們采用冷光源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項技術如果在香菇產業大力推廣后,能夠提質增效,增加菇農收入,助力精準脫貧。”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李術臣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