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鋼鐵國際產能合作迎來快速發展期 |
(時間:2018-9-10 10:47:18) |
“2013年以來,我國鋼鐵企業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加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鋼鐵國際產能合作正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窗口期。”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之際,8月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鋼鐵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理事長遲京東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開宗明義。 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 鋼鐵國際產能合作成效顯著 談起我國鋼鐵工業,遲京東滿是自豪感。他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鋼鐵工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不僅粗鋼產量迅速增長,解決了供不應求的矛盾,而且整體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現代化鋼鐵工業體系,在鋼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工藝技術、生產組織、產品研發等方面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優勢產能的積累和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為我國鋼鐵行業開展對外國際產能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本身就是鋼鐵國際產能合作的一個成功范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的40年,也是和世界鋼鐵工業不斷融合、互動發展的40年,經歷了一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過程。長期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的國際產能合作主要是引進來,大量進口二手工藝設備,引進先進工藝裝備和關鍵技術,進口鋼材,以及鐵礦石、鐵合金原料、煉焦煤等原燃料,才有了中國鋼鐵和全世界鋼鐵當前的產業格局。”他強調。 說到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成果,遲京東如數家珍。他說,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我國鋼鐵及相關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投資重點逐步由以獲取資源為主轉向在鋼鐵冶煉和加工配送等產業鏈整體布局,涌現出了一批重要的海外鋼鐵項目。例如,河鋼集團成功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不到半年一舉扭轉連續7年虧損的局面,百年老廠重煥生機,被譽為中國—中東歐國家產能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樣板工程;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和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的馬中關丹產業園350萬噸綜合鋼廠項目順利投產;青山集團印尼中蘇拉威西省青山工業園區二、三期不銹鋼生產項目加速推進,不銹鋼坯和熱軋能力可達200萬噸;印尼德信公司350萬噸綜合鋼廠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力量礦業能源有限公司收購津巴布韋ZISCO鋼鐵廠的項目實質性推進,等等。此外,鋼企也非常重視加工中心、貿易渠道建設,拓展和穩固出口市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據遲京東介紹,5年來,我國鋼鐵冶金設備技術出口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逐步由單體設備及部件的出口,走向成套設備出口及工程總承包,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中冶、中鋼等企業以工藝設計為龍頭,以核心技術和產品制造為依托,以工程項目管理和施工為手段,與歐美傳統冶金技術裝備企業同臺競爭,以EPC(總承包)模式贏得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鋼鐵成套工程項目,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中冶集團總承包的臺塑越南河靜700萬噸鋼廠項目順利投產,實現了千萬噸級綠地鋼鐵項目總體設計和系統輸出;馬來西亞關丹聯合鋼鐵(大馬)350萬噸綜合鋼廠如期建成,成為中國資本、中國技術、中國管理全面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典型;中冶南方成功獲得西班牙ACS公司連續熱鍍鋅機組總承包合同,實現了中國冷軋技術裝備出口歐洲發達國家的零的突破。 抓住“一帶一路”機遇 促進國際鋼鐵產能合作向縱深發展 “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是我國鋼鐵行業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是自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應對當前‘貿易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有效途徑。”遲京東強調。 我國鋼鐵工業具有世界上完整的鋼鐵產業體系,是我國最具有走出去實力的優勢產業之一。由于國內市場需求強勁,我國鋼鐵工業走出去的積極性一度并不高,鋼鐵企業國際化程度也還處于較低水平。隨著中國鋼鐵工業優勢產能積累并出現過剩,尤其是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鋼鐵企業的主動追求和現實選擇。因此,遲京東認為,鋼鐵對外投資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窗口期。 當然,他也坦陳,我國鋼鐵企業在對外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例如,國家和行業層面的系統研究、規劃和協調不能滿足需要;企業走出去單打獨斗、良莠不齊,影響了中國和中國鋼鐵的形象;海外投資鋼廠產品返銷國內,加劇國內市場競爭,而在國外建設鋼材加工廠也有政策壁壘,調坯有高額關稅,缺乏和國內同類產品的競爭力;項目融資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尤其是民營企業融資較困難,融資審批的效率有待提高,貸款利息水平總體偏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宗教信仰、文化差異大,政局不穩、宗派斗爭等影響項目進度,運營階段的稅收、勞工問題突出,海外投資保護問題凸顯。 據遲京東介紹,為協調和規范鋼鐵企業走出去的行為,推動鋼鐵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健康有序發展,經國家發改委批準,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聯合鋼鐵及相關企業、機構于2017年3月發起成立了中國鋼鐵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這樣就可以依托聯盟,做好行業對外投資合作的頂層設計,搭建一站式政策咨詢、支持和信息服務平臺,統籌協調企業走出去行為,避免惡性競爭。受國家有關部門委托,聯盟正在進行鋼鐵國際產能合作基本思路、原則和目標、具體模式和路徑等方面的研究,預計年內完成。 遲京東指出,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鋼鐵企業全球化、國際化的重要抓手,是實現既大又強目標的重要舉措。談到國際鋼鐵產能合作的主要目標時,他認為主要有3個:一是鋼鐵行業國際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達到主要產鋼發達經濟體水平,領先企業國際化達到世界優秀鋼鐵企業水平;二是鋼鐵國際分工地位和中國鋼鐵的美譽度穩步提升;三是中國鋼鐵在世界鋼鐵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對于企業如何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加強國際產能合作的問題,他提出了以下原則和建議: 一是堅持企業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遵守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做到企業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同時,政府和協會(聯盟)也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二是注重實效,做到互利共贏、義利并舉,堅持本地化,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三是鼓勵優勢企業、優勢產能走出去,堅決杜絕落后產能的轉移和污染輸出。 四是統籌協調,有序推進,防止一哄而起、惡性競爭,做到重點突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 五是國際產能合作要確保“走得出、走得進、走得好”。企業自己的戰略要清晰,目的要明確;要切合自身實際,承受得起,切合當地市場需要;要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經營要以效益為中心。 六是國際產能合作,人才是關鍵。要加快培養一批熟悉當地政策、人文,善于溝通交流,懂技術、懂經營、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占世界鋼產量半壁江山的中國鋼鐵業需要全球化、國際化的鋼鐵集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需要通過國際產能合作來建設、發展。我們相信,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推進國際鋼鐵產能合作,大幅提高鋼鐵工業的國際化水平,助力我國鋼鐵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促進世界鋼鐵工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遲京東強調。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