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中國家電研究院、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國家智能家居(電子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標準化協會電器電子分會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智能家居產品發展趨勢高峰論壇”在天津舉行。會上,行業首個《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智能家電節能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和首批基于新版智能家電團體標準的智能家電產品認證正式發布,其中海爾空調是首批通過認證的產品。此標準的發布將填補智能家電行業缺少節能標準的空白,以標準引領智能的創新,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助力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海爾U+作為《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智能家電節能技術規范》“第一起草單位”,獲得了與會專家的贊賞,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紀正昆先生指出:“智能化是制造業面臨的新機遇,也是團體標準應當發揮作用的全新舞臺,海爾用最先進和符合市場需求的標準倒逼電器電‘中國制造’升級,是標準化工作應有的題中之義。”未來,海爾將繼續釋放自身在智能家電行業的影響力,更好地驅動智能家電的高效節能,以數據智能驅動行業轉型。
AI技術驅動數據資產變現 海爾實力提升智慧生活體驗
在國家政策利好下,大數據的理念普及已完成,當前更大的困難在于如何真正從數據中形成智能,提升商業決策能力與人類生活水平,這也是所有大數據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智能家電節能技術規范》確立了智能家電基于物聯網云端大數據技術實現舒適節能的定義、技術要求和檢測評價方法,旨在根據智能化技術應用情況和智能化水平來評價系統(設備+平臺)的節能特性。依照這一規范搭建的大數據智能服務平臺,具備設備智能診斷、設備故障自反饋、用戶習慣學習、體驗優先、實時感知、用戶交互等功能,是智慧家庭數據價值變現及數據驅動智能應用的典型范例。而此次海爾U+之所以能夠擔負起中國標準化協會的重要技術標準起草和研制工作,主要歸功于海爾U+自身在智能家居領域豐富而完善的大數據布局,通過對用戶、產業、資源方等數據攸關方數據價值的發掘,實現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的高效轉化,切實加速行業協同創新,全面轉型,強勢助力智能家電和智能家居產業躍上新臺階。
海爾U+致力于讓數據變得智能,通過數據的全面洞察,在充分了解用戶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幫助用戶進行思考、決策和執行,主動為用戶提供服務。海爾U+大數據節能服務平臺以U+云腦為核心,通過對U+智慧家庭大數據和用戶小數據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分析學習用戶的行為、習慣,為用戶和設備畫像,形成網器知識圖譜,實現了用戶和服務的連接,設備和服務的連接,做出個性化的用戶節能方案,并基于實時感知的數據,實時計算設備在各模式下的連續運行時長,以及每個時段每種功率下的耗電量,將設備運行的狀態、環境、操作數據傳至大數據平臺,提供滿足算法的必要數據,為用戶提供最佳節能解決方案,以數據資產賦能行業轉型升級。
多領域應用支持產能升級 海爾U+聚焦數據智能成引領者
此外,U+大數據已成功應用于多個領域,在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2016年,海爾針對空調本身工作原理,以網器和用戶交互數據為基礎建立了智慧節能模型,對采集的制造工廠、銷售渠道和用戶交互大數據展開在線分析,通過云端對空調進行智能調節,在保證用戶舒適的情況下實現了智慧節電。累積開啟節能功能的海爾智能空調占運行總數的近四成,廣東首批上線的市民家庭日均節電累計達136度。根據專業計算,近兩年累計參加活動空調數量為32.6612萬臺,累積節約能耗達334萬千瓦/時,累積下發節能策略次數883萬次,收獲減碳1.2萬噸的可觀環保收益。此外,在可再生能源消納不足的甘肅,U+大數據平臺還通過監測海爾熱水器上報的數據信息,分析調節容量、調節策略,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納,緩解了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問題。
“十三五”規劃指出,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已經上升到了關乎產業未來競爭力的戰略高度,是時代賦予全體智慧家庭產業參與者的重任。而海爾U+大數據平臺給節能環保、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數據閉環,讓企業在海量數據中獲得有價值的分析結果,以制定可執行的方案,推動企業業務發展,以數據智能引領行業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