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各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機遇,發揮我區資源優勢,加快資源轉換和能源基地建設,能源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同時,我區以發展風力發電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社會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內蒙古地域遼闊,發展風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風能資源豐富。根據氣象部門統計,全區風能資源總儲量為8.9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1.5億千瓦,占全國50%,居全國首位。其次,品質優良。全區1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3~25米/秒的有效風速達到1347~7562小時,且風向穩定、連續性強、無破壞性臺風和颶風,風能利用率高。第三,分布廣泛。全區12個盟市中,大多數地區具備建設百萬千瓦級、甚至千萬千瓦級以上風電場。第四,區位優越。內蒙古地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緊鄰東北、華北和西北電網,輸電距離適宜,經濟合理。第五,地域遼闊。 我區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開展了并網型風電開發,經過二十多年發展,至2005年底,全區累計并網風電裝機容量為16.6萬千瓦。2006年以來,隨著國家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加快風電產業發展政策的陸續出臺,我區風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08年底,全區完成風電并網容量300萬千瓦,占全國總容量的25%,居全國首位。 圍繞加快風電發展,打造綠色能源大區,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原則,我區在開展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初步規劃到“十一五”末全區風電裝機力爭達到800萬千瓦、“十二五”末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初步建成內蒙古“風電三峽”。 為此,我區將重點推進兩個千萬千瓦級和兩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即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市“十二五”末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向東北網送電;錫盟、烏蘭察布市“十二五”末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向華北網送電;西部兩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向內蒙古電網和西北電網送電。 為了加快打造內蒙古“風電三峽”的總體目標要求, 在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由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內蒙古)國際風力發電產業博覽會將于2009年9月24日至26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相信此次大會必將是一場高規格、高水平、大規模的行業盛會。屆時歡迎廣大相關企業參展、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