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一階段的重組、并購,環保行業正迎來新的變革和機遇。近日,在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走勢”的話題引起了熱烈討論。 從國家大力規范PPP模式開始,環保行業進入了陣痛期。前期,一些民營環保企業在PPP上走得比較激進,現在面臨著巨大的資金鏈斷裂風險。整個行業也逐漸從高歌猛進變得小心謹慎。“十四五”期間,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環保企業再次迎來發展機遇。 那么,“十四五”期間的機遇究竟在哪里?如何把握機遇?為探尋答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國內知名環保上市企業瀚藍環境的總裁金鐸。
 金鐸 受訪者供圖
雙循環將帶來三大機會 NBD:您認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環保行業的機會在哪里? 金鐸:環保行業升級的大趨勢與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一致的,核心是服務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以及綠色經濟體系的建立。但是在“雙循環”的背景下,鑒于目前國內外形勢,環保行業升級速度和節奏可能會加快,有些機會來得會快一點。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環保行業的機會可以分為幾類:一是環境治理、服務的存量項目,過去是粗放發展,接下來要加快調整、升級。以前解決的是環境治理“有”和“無”的問題,現在要解決“好”的問題。這個背景下,需要在存量上補短板、強弱項、提效率。原來的項目在升級中存在機會,尤其是一些細分領域,都有機會。 二是生態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類機會很多。從區域上看,原來的機會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現在一定是向縱深發展的。還有就是國家統籌層面,比如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后,對環境基礎設施的需求會催生一些重大的環保工程。這一類項目基本上是以投資來拉動的,可能是依靠大型央企,或地方環保投資平臺等。 三是更廣泛地服務于綠色經濟體系建設,包括對工業環保的服務,以及節能減排、治理環境污染排放等大量設備、服務方面的需求。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會催生這部分需求。 NBD:環保企業將如何抓住這些機會? 金鐸:這些需求、機會將會從相對粗放向更加精細化、有技術含量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服務主體也在變化。最早,我們的服務主體主要是政府,現在更多是向企業、社區發展,這除了需要技術創新、進步,可能還會催生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包括更多的跨界合作。 行業內的企業前幾年更多的是在整合、摸索,大家都在尋找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但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下,有可能形成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 比如,大型央企可能更多在市政類、以投資帶動的項目領域里發展;地方環保投資平臺的定位是解決地方生態環境問題;另一類是細分領域,一些在技術上不斷創新、規模不大但很有活力的中小民營企業,將來可能會由于自身定位不同,分布在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并形成合作,這可能是接下來發展的趨勢。 有一點非常重要,雖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下,大家認為有很多機會,但是如何將這些機會真正變成商業模式并把握住?每個企業應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競爭優勢和未來規劃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準定位,精確布局。在機遇面前,企業需要保持冷靜,堅定戰略定力,這才有可能形成有獨特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民企進入PPP方式或改變 NBD:很多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都采取PPP的模式,未來民企將如何參與環保PPP項目? 金鐸:未來民企一定還會進入到環保PPP中,只是進入方式可能不同。前幾年因為解決了融資問題,大家更多地是做項目建設投資。未來的發展可能是在新產品、新服務等領域,它或許不再是一個投資者的身份,而是在鏈條的各個環節為投資提供服務。 以水環境治理為例,行業現在開始反思,是不是上一批工程項目,水環境問題就解決了呢?并不一定,它需要系統化、全鏈條的治理,不僅僅依靠單點的工程。這些轉變會給民營企業帶來很多機會。比如源頭管理,很多做環境檢測的公司就會有市場機會,數字化管理企業可能也有機會。 此外,投資模式也正在走向多元化。例如很多地方成立了本地化的投資平臺,通過自身的資金渠道進行投資,采用與專業化隊伍合作的模式來解決建設、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未來環保行業是競合關系 NBD:瀚藍環境是從事固廢處理的環保企業,能否以行業為例,分析一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環保行業是否會重新洗牌? 金鐸:環保行業一直是政策驅動型行業,新格局下,細分領域會有很多機會,但隨著執法從嚴、標準提高,環保企業的責任也越來越大。 對于固廢處理行業而言,2020年9月1日起修訂后的固廢法正式實施,肯定會加劇行業整合、加快行業洗牌,對相關環保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原本技術、管理水平不夠的企業,就會感受到更大壓力,可能一些企業要被迫退出市場,一些原本較好的企業會借機擴大市場份額。因此,行業加速整合、并購是必然趨勢。 近年來,國家環境執法力度明顯加大,固廢處理領域的市場空間快速釋放,很多企業、資本紛紛進入,發展一度較為混亂,但現在逐步走向規范。比如,前幾年備受爭議的行業內低價競爭、惡性競標等狀況有所改善,大家更加理性。今后,行業格局也將逐步趨于穩定,不斷向良性發展。 新進入者則需要進行仔細研判,如果現在才開始進入固廢處理行業,確實要慎重。因為發展到現在的階段,市場格局基本穩定,集中度越來越高,馬太效應比較明顯。對于新進入者而言,挑戰比較大,且要面對環保、安全、技術進步等要求,他們承擔的風險也更大。 固廢處理行業本身的門檻挺高,屬于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只不過有一些新的機會,所以一些企業跨行業進入。在各種機會下,把一只腳踏進來不難,但要在這個行業深耕下去,真正把它運營好,還是很不容易的。 我覺得未來環保行業是競合關系,市場主體之間肯定有競爭、有合作,合作會成為企業的自主選擇。通過競爭形成的龍頭企業,其市場占有率會比較高。未來的發展會更有利于那些有技術、有戰略定力、管理優秀的企業,這些企業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