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工信部:“十三五”時期工業節能監察取得積極成效 |
(時間:2021-6-8 8:10:56) |
“十三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工業節能管理辦法》,將工業節能監察作為推進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抓手,首次在全國范圍統一組織開展國家重大工業專項節能監察,累計監察工業企業23470家,督促工業企業依法依規合理用能,促進工業能效提升,取得積極成效。 一、貫徹落實強制性節能標準,有力推進工業節能和能效提升。推動嚴格實施強制性節能標準,重點監察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企業,基本實現強制性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節能監察全覆蓋,包括冶金中的鋼鐵、鐵合金,有色金屬中的銅、鋁、鉛、鋅、鎂、多晶硅、鋁合金、銅合金等,建材中的水泥、平板玻璃、陶瓷、建筑石膏等,石化化工中的乙烯、合成氨、尿素、電石、焦化、燒堿、磷化工等,輕工中的啤酒、糖、造紙等行業。狠抓落實整改,對違規企業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每年對上一年度違規企業實施“回頭看”專項監察。監察發現的違規企業比重由2016年的10.3%下降至2020年的2.9%,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輕工行業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限定值達標率分別達到92%、97%、96%、96%、97%。工業節能監察持續傳遞正向壓力,倒逼企業淘汰落后技術工藝,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與2015年相比,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噸鋼、噸水泥熟料、噸乙烯、噸合成氨、噸紙和紙板綜合能耗分別下降3.7%、3.6%、2.0%、5.0%和9.4%。 二、創新政策機制和工作模式,不斷提升節能監察效能。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對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3914家企業實施階梯電價政策專項監察,查出違規企業200余家,配合價格主管部門對違規企業征收懲罰性電費,運用價格手段,倒逼企業實施節能改造。各地區積極創新工作模式,提升節能監察效能。四川、天津通過開發使用能耗數據分析對標、落后機電設備識別軟件等,提高監察效率和準確性;湖南將節能監察執法與節能法規標準宣貫融于一體;江蘇開展全省統一的節能監察執法人員培訓考試;廣西、遼寧推動節能監察與節能監測相結合,加強監察結果分析應用;重慶等地在實施資金扶持、大用戶電力交易等優惠政策時,實行違規企業一票否決,增強節能監察執法效力。 三、堅持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雙輪驅動,加快推廣節能工藝技術裝備。落實“放管服”要求,既強化節能監察,也組織第三方機構提供公益性節能診斷服務,累計組織400余家機構為全國1.4萬家企業提供節能診斷服務,提出節能改造措施建議2.5萬項,幫助企業查找問題,挖掘節能潛力。開展“節能服務進企業”系列活動,指導企業應用先進節能技術裝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鋼鐵行業超高壓煤氣發電、燒結余熱發電,水泥行業低溫余熱發電,石化行業高效降膜式蒸發等技術工藝加快推廣。 四、拓寬監察范圍,不斷提高重點用能設備和數據中心能效水平。實施電機系統、電子窯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專項監察,查出低效電機約15萬臺,低效變壓器約6.2萬臺。河北、內蒙古等地設立違規設備臺賬督促企業限期淘汰。聚焦能源消費增長較快的數據中心等新興領域,監察重點用能數據中心404家,涉及機柜26萬臺,查出存在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不齊等違規問題的數據中心50家。推動數據中心加強能源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PUE)。 五、強化能力建設,持續完善工業節能監察機制。2016年發布實施《工業節能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工業節能監察工作體系、內容和程序等。強化標準的基礎支撐作用,組織制修訂水泥制品單位產品能耗限額、鋼鐵企業能效評估導則等工業節能標準390項。制定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輕工等27個重點行業以及電機、變壓器等6種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監察工作手冊,編制出版《工業節能監察》教材。組織舉辦29期全國節能監察業務培訓,累計培訓工業節能管理人員和節能監察機構人員7240人次。組織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專項督查,推動全國節能監察基本實現執法依據、方式方法、程序標準、結果處理和執法文書“五個統一”,構建規范的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十三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全面推動工業節能監察,推動工業能效持續提升。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約16%,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為完成全社會節能目標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持續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加強人員培訓和機構能力建設,綜合運用節能監察執法、節能診斷服務、節能技術推廣、能效對標達標等手段,推動工業節能和能效提升,促進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