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0%以上,實現年節電量49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00萬噸。推廣應用一批關鍵核心材料、部件和工藝技術裝備,形成一批骨干優勢制造企業,促進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計劃》提出,加快高效節能電機關鍵配套材料創新升級,提升高性能電磁線、高磁感低損耗冷軋硅鋼片、輕稀土永磁、水性絕緣漆及防銹漆、低揮發無溶劑浸漬漆等材料綠色化水平。優化升級高效節能電機生產工藝裝置和模具,加快應用消失模鑄造、近凈成形等技術,提升機座、端蓋鑄件等綠色生產能力。
《計劃》提出,促進電機生產制造智能化、 自動化,鼓勵應用自動嵌線、繞線、機殼組合銑鉆加工、自動沖壓、自動化裝配、自動檢測等設備。推進電機產品互聯網統一標 識和解析技術應用,探索電機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跟蹤管理。開展電機系統能效優化模型和智能算法研究,完善電機故障診斷機理模型。加快應用電機智能感知器系列產品、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等,推進電機系統運行數據采集、計算、存儲、通訊一體化。
《計劃》還提出,嚴格執行《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 等級》(GB 18613-2020)等國家能效標準,加強能效標識符合性檢查,嚴禁購買、使用和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電機產品。組織實施工業專項節能監察,對電機用戶開展能效監管,會同有關部門依法督促企業淘汰達不到強制性能效標準限定值的電機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