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電力】綠色節能意識驅動下 未來十年智能電網大發展 |
(時間:2010-11-17 10:32:59) |
從日前舉辦的亞太智能電力峰會上獲悉,科技部863計劃將在“十二五”期間投資10.5億元,用于智能電網重大專項的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大規模風電接入電網、電動車、高密度分布式電源、太陽能發電、輸變電設備等20幾個課題。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對智能電網展開研究。 專家指出,由于跨區送電是我國不可回避的問題,堅強網架和智能化將是我國未來電網的兩大支柱。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集成供電是未來我國智能電網的重要特征,將大大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并有助于降低凍雨等自然災害對電力安全的影響。鑒于目前智能電網側重在輸電側,未來5年,技術重點必須逐漸轉移至配電、用電領域。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十年,是國家智能電網的大建設階段,想在這個領域賺錢的企業,要抓緊時間了,盡快研發出新的產品,否則就來不及了。” 智能電網,未來電網的發展方向 在綠色節能意識的驅動下,智能電網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 智能電網是電力網絡,是一個自我修復,讓消費者積極參與,能及時從襲擊和自然災害復原,容納所有發電和能量儲存,能接納新產品,服務和市場,優化資產利用和經營效率,為數字經濟提供電源質量。 智能電網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基礎之上,旨在利用先進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設備技術、先進控制方法,以及先進決策支持系統技術,實現電網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高效運行。 它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逐步演變,而是不是一場徹底的變革,是現有技術和新技術協同發展的產物,除了網絡和智能電表外還飽含了更廣泛的范圍。 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全面提高電網的安全性、經濟性、適應性和互動性,堅強是基礎,智能是關鍵。 設備智能,實現智能電網的關鍵 智能電網是未來整個電力網絡的發展方向,重點關注新能源發電,網絡的可靠性和效率。對于電力設備商來說如何在發電、輸電和配電、用電整個環節實現管控一體化、互動化是關注的焦點;而對于自動化企業來說,提供從發電到用電整個價值鏈中的自動化、IT和可控制的電力設備來滿足智能電網的需求,是占據未來電力市場的核心所在。 電力設備是電網中重要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在輸配電網絡中。為滿足未來智能電網的需求,我們需用提供高效、可靠的智能電力設備。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電力設備的智能化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互感技術、傳感技術、智能組件和通信技術等先進的科技使得電力設備智能化成為可能。 新型的電子式互感器 傳統的電磁式電流電壓互感器難以直接完成計算機技術對電流電壓完整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的要求,難以實現電網對電量參數變化的在線監測。一種能與數字化網絡配套使用的新型電流電壓互感器成為電網安全高效運行的迫切需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電力設備二次系統測量、保護裝置的數字化發展,電力系統對測量、保護、控制和數據傳輸智能化、自動化及電網安全、可靠和高質量運行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測量、保護、監控、傳輸等組合功能的智能化、小型化、模塊化、機電一體化電力設備,對電網安全、可靠和高質量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這已成為國內外著名電力設備生產企業進行產品研發的主流。 新型電子式互感器分為有源和無源兩類,具有絕緣性能優越、抗電磁干擾、不飽和、易于數字信號傳輸、測量帶寬和精度高、結構緊湊、重量輕、運行時無噪音。2003年,國內開始試點電子式互感器,2006年,開始在而整個變電站試點使用,全光纖互感器則是近3年內掛網試運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