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陜西電力現貨市場首次調電試運行正式啟動。本次調電試運行將持續3天,省內57臺統調燃煤機組、200家新能源場站、1家大工業用戶、4家售電公司作為市場主體全程參與現貨市場交易申報,并開展現貨市場出清結果實際調電工作,標志著陜西現貨市場交易與電力生產組織實現首次接軌運轉。
電力現貨交易基于發用兩側供需關系決定電能量市場價格,相較于中長期交易可向市場成員快速傳遞分時刻、分節點價格信號,準確反映日前、實時整體及局部電力供需形勢,引導市場主體調整優化自身發用電行為,促進負荷低谷新能源消納,保障負荷高峰電力平衡,并提升電力系統運行整體經濟水平。
自2022年11月成功開展首次模擬試運行以來,國網陜西電力調控中心會同交易、營銷、財務等相關專業,在陜西省發展改革委、西北能源監管局的統一部署和大力指導下,細致開展模擬試運行復盤分析工作,從完善市場運營規則、優化技術支持系統、強化市場秩序治理、健全市場風險防控各個方面推進陜西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高效完成現貨市場主節點系統搭建部署、多級市場銜接時序優化等既定工作目標。
本次調電試運行旨在提升各方市場主體對現貨市場規則體系和技術支持系統應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并進一步檢驗陜西電力現貨市場運營規則的合理性、評估技術支持系統及上下游系統功能的穩定性。同時,本次調電試運行選取陜西“新能源大發”典型運行場景,調電試運期間省內新能源午間預測最大發電電力將達到1400萬千瓦,占用電負荷比例將超50%,該場景下將充分檢驗春季小負荷方式疊加新能源大發場景下現貨市場運行的適應性。
下一步,國網陜西電力調控中心將全面做好本次現貨市場調電試運行運營組織工作,細致記錄調電試運行全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評估調電試運行成效并研究制定完善措施,推動市場規則、支持系統的持續優化迭代,為建立健全陜西“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電力市場體系打好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