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南方電網創新性采用柔性直流電強化電網安全 |
(時間:2022/5/26 10:44:46) |
繼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廣州工程于3月29日正式投運后,該項目東莞工程又于5月21日建成!鞍讶嵝灾绷饔玫浇鉀Q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方面,可創新性地系統解決短路電流超標的問題,給電網的安全穩定提供支持!敝袊こ淘涸菏坷盍普f。
南方電網公司預測,至2025年,廣東用電量將達9000億千瓦時,最大負荷達1.65億千瓦。到2035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將達10100億千瓦時,最大負荷將達1.93億千瓦。
為此,在2025年,廣東將使其電源裝機規模擴至約1.95億千瓦,其中風電和光伏2800萬千瓦。至2035年,這一規模將達到2.46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74%。但龐大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尤其是大規模間歇性的海上風電發展,必然需要更堅強的電網來保障送電。
截至目前,珠三角電網已自然形成了高強度聯結的網架結構。規模龐大、聯系緊密、結構復雜!鞍央u蛋放進同一個籃子里,當某一區域電網故障時,容易波及另外區域,導致大規模的事故發生。”廣東電網公司基建部項目管理科高級經理凌怡珍說。為此,南方電網將廣東電網分為東西片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外圍構建500千伏外環線路,中心處通過柔直背靠背工程實現東西柔性互聯。
現在,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大致以珠江口為界,東西兩側利用500千伏柔性直流線路背靠背互聯。其中,廣州工程連接珠西北區、珠東北區域電網;東莞工程連接珠西南與珠東南區域電網。
新的網架實現了合理的分層分區,區域間進行負荷交換,有助化解電網短路電流超標、多直流落點風險、大面積停電三大問題,顯著提升廣東電網電力供應和配置能力。
“到2023年底,廣東目標網架工程將基本建成,初步具備方案最初設想化解三大問題、合理分區等功能。工程全部建成后,廣東省電力供應能力可升至3億千瓦,是原來的兩倍以上。”凌怡珍說。
新的電網運用了直流異同步的概念!爸绷鳟愅娇刂乒δ,兼顧了交直流輸電的優點。出現故障時,它自動識別故障,實現電網異步,起到‘防火墻’的作用。常態運行時,可以模擬成交流線路,保留原有交流通道的緊急支援能力,實現兩側交流電網的功率自動互濟,不需調度人員下發功率指令,電網潮流自動可控。這背后正是控制保護策略起作用!睆V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基建部項目管理科經理王流火說。
李立浧認為,運用柔性直流技術,能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同時,所運用的異同步聯絡、容量最大并在直流多饋入負荷中心分區互聯等多項創新技術,加是通過建設三維數字化應用及智能巡檢系統,還讓工程變得更智能。這可顯著提升廣東電網電力供應和配置能力。
廣東電網基建部副總經理謝榕昌說,在這項工程中,裝備國產化比例首次達到50%。特別是在直流電容器、二次板卡芯片等核心部件上,自研的全國產柔性直流換流閥閥段,實現了柔性直流換流閥核心組件包括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電容器、IGBT驅動板、二次板卡芯片的完全自主可控。
“這些產品的成功研制及創新應用,解決了柔性直流換流閥關鍵元器件、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卡脖子’難題,實現了‘0到1’的突破。其中,IGBT在軌道交通、智能電網、航空航天、電動汽車與新能源裝備等領域應用極廣。”廣州工程協調管理員薛云濤說。
李立浧表示,透過這項工程,已推動我國在柔性直流技術領域實現了自主可控的跨越式發展,提高了我國電工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其中,廣州工程已把鏈路延時控制在200微秒以內,這是世界領先水平,結合控制策略優化,能夠有效消除工程面臨的諧振風險。這是中國電力人對世界電力技術發展作出的貢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