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江蘇電網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
(時間:2015-9-17 10:07:42) |
電價高企是工業企業的心病,但隨著電力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部分企業率先嘗到“甜頭”。經江蘇省政府同意,本月起,江蘇啟動第三批大用戶電力直接交易,364家工業企業與24家發電企業簽訂直接交易協議。 直接交易量與整個江陰用電量相當 4年前江蘇啟動電力直接交易試點時,只有南京高精傳動設備制造集團等8家企業和南京熱電廠等8家電廠交易,年交易電量13.16億千瓦時。去年7月試點首次擴圍,249家企業與22家電廠直購電,年交易電量增至95億千瓦時。 擴大試點規模,也與企業的強烈呼吁密切相關。由于前兩批試點范圍較小,同行業企業會相互比較,不可避免地形成“政策性不公平”。今年3月下旬中央出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直購電被重點鼓勵,江蘇借勢擴圍。電廠增至24家,工業企業增至364家,年交易電量占當前全省年用電量的4.4%,與2014年江陰全市用電總量相當。“江陰居全國百強縣首位,用電量在全省縣區中居前列,相當于一個縣級市的用電全部與電廠直接交易,這樣類比可以更直觀地感知改革力度。”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表示。 好中選優,“兩高一低”企業拒門外 江蘇企業總數超百萬,哪些企業才能成為“幸運兒”?“試點企業按照產業政策和節能環保要求嚴格篩選。”國家能源局江蘇監管辦市場監管處處長季剛勇介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優先考慮,單位產值能耗低、經營效益領先行業的傳統產業企業也能入圍,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業一律拒絕。 記者了解到,前期審核時,10家企業因未獲得相關行業準入條件、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或被執行差別電價等原因,被取消資格。364家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202家,直購電量114.71億千瓦時,占比均超過50%。 此項改革中,江蘇充分讓“市場之手”發力,不因企業所有制、規模大小而差別對待。 一年省下電費6億多,也讓省油的車多拉快跑 經過洽談,企業與電廠簽訂的最新交易電價,比電廠賣給電網公司的平均上網價格降低0.0299元每千瓦時。省下的成本就是利潤,按照交易電量測算,一年內364家企業將減少電費支出6億多元。 用電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企業生產積極性。在上一年的試點周期,企業用電量增幅達7%,超過同期全省工業用電5%的增速。電廠參與交易的發電機組均為60萬千瓦以上的高效大機組,增加發電量9.29億千瓦時,相當于“讓省油的車多拉快跑”,促進了節能減排。 既然要放手,就要放到位,江蘇省明確,購電雙方交易價格可隨煤價變動和電價政策調整而上下浮動。 試點過程中江蘇也實事求是地調整政策,比如,最開始不允許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參與直購電交易,后來允許利用余熱余氣和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為自備電廠的企業參與試點,體現了鼓勵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發展的導向。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