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核電“十三五”規劃思路漸明 內陸核電有望“解凍” |
(時間:2015-9-10 8:42:30) |
核電“十三五”規劃思路漸明 內陸核電有望“解凍” 記者多方了解到,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其中,內陸核電迎來解凍窗口期,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工程院、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等進行的綜合論證一致建議發展內陸核電,目前已形成調研報告上報,有待最后決定。 雖然內陸核電重啟未定,但在調結構、穩增長的大背景下,企業和地方早已積極行動起來,10多個省份提出要發展核電,目前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的廠址有31個。 “只要嚴格遵守核安全法規標準,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措施,我國內陸核電廠址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而且,我國內陸核電廠液態流出物排放標準比沿海更為嚴格,目前的技術下不會造成污染以及影響所在地區水資源的分配及用水安全。”參與調研的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蘇罡在9月8日舉行的2015中國國際能源峰會上說。 中國工程院的調研報告認為,隨著內陸地區經濟加快發展,未來電力供需缺口增大,特別是湘贛鄂三省,未來能源消費總量及人均能耗在數量上將有顯著提升。建議國家在核電布局上,需要在沿海核電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內陸核電。 “目前關于內陸核電建設的調研報告已經上報,就看中央最后怎么決定了。如果重啟的話,最先可能的就是湘贛鄂那三個內陸電站,關鍵看技術選擇AP1000還是華龍一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此前表示,“十三五”期間主要是開發東部沿海,“中部會適當開發一兩個。” 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創新技術“華龍一號”總設計師咸春宇介紹說,目前已明確國內開工建設6臺采用該技術的機組,除了今年上半年已經開工的福清5號機組,下半年防城港3號機組將計劃開工,目前已完成初步設計和所有主設備和預埋設備的采購。而在執照申請方面,初步安全分析報告(PSAR)已進行兩輪對話會,可研也完成評審,正在辦理用地、永海、用水批文項目申請報告,9月13日將在南京召開核準會議。而寧德5號機組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PSAR報告都已完成編寫,現場施工準備全面展開,主設備也在招標中。 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核安全要求將進一步提高,“走出去”步伐也將進一步加快。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