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智能化節電將降地鐵高電耗 |
(時間:2015-2-3 9:05:59) |
“軌道交通運量大、總耗電量大,大致相當于本市居民用電量的十分之一。”上周末,在本市軌道交通節能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一位業內專家說。據悉,本市將從智能化和綜合節能等破題,讓能耗大戶軌道交通“瘦身減排”。 “城市軌道交通一直被譽為城市綠色出行的典范。同等運能下,軌道交通能耗僅為小轎車的九分之一,公交車的二分之一。”北京城建(600266,股吧)設計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軌道交通暖通空調專家李國慶說。 但在這組樂觀數據的背后,軌道交通卻不可避免地成為能耗大戶。“有數據顯示,2015年軌道交通電耗將達到14億千瓦時,占地鐵整體運營成本的四成,約相當于73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用電量。”李國慶說。 分析顯示,列車牽引供電系統和通風空調系統是城市軌道交通中最主要的用電大戶,分別占到軌道交通系統總能耗的50%和33%,節能潛力也相對最大。 隨著地鐵變深,照明、通風、電梯的耗電量也會越來越大,即使采用各種節能措施,也會導致總能耗不斷升高。但從軌道交通發展的現狀來看,無論從規劃、設計、建設、設備以及運營等多個環節,都還存在節能空間。 將地鐵進站時產生的巨大制動能量貯存在車下的鐵箱里,等列車開出站時作為牽引動力或轉化為列車照明、排風用電以節省能量;取消繁華都市里的地鐵冷卻塔,給周邊居民以更加環保、綠色、安靜的生活環境;地鐵屏蔽門不再只為安全設計,將它與地鐵暖通空調系統綜合考慮,在為乘客提供冬暖夏涼環境的同時還能節約能源…… 這些技術創新課題,已經進入了研究階段。專家介紹,近幾年內,這些技術創新就將轉化為生產力,用于軌道交通的實踐中。 李國慶說,研究中心將圍繞“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模式”展開工作,其中將包括軌道交通節能領域的設計咨詢、工程建設節能標準、機電設備研發、前期節能評估及后期節能評價等內容。 “這會讓單項節能變成綜合體系。比如在一個小車站內,地鐵的照明亮度、通風量和扶梯的快慢會由刷卡機上的進站讀卡量來決定;而在換乘站中,一輛列車的吞吐量可能會決定與之相關換乘站臺的溫度、濕度和照明度。”李國慶說。 據統計,如果將單一的節能技術加上節能創新技術,就可以讓總體能耗再降低10%至25%。例如通風空調節能,加上自動控制優化之后,就能再節能10%到15%,如果將再生電能吸收技術加上設置再生電能吸收裝置回收車輛制動能量,就能再節能17%至25%等等。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