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電力】國家電網:架構能源可持續發展之“魂” |
(時間:2011-12-28 11:34:33) |
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的郊外,赫然矗立著70多米高的輸電塔。從這里起步,是一條縱跨晉豫鄂的640公里長的銀色長龍——國內首條特高壓輸電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這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交流輸變電工程。它的建成投產,拉開了中國電力進入特高壓時代的歷史帷幕,也成就了國家電網公司繪制未來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 能源布局梗阻呼喚特高壓 我國能源與生產力布局之間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大部分煤炭、水能、風能集中在西北部地區,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東部地區。負荷中心和資源中心相距遙遠,西部的煤炭不得不通過車輛長途跋涉源源不斷地運往東部,沿途不可避免地帶來大氣污染、環境破壞…… 解決該運輸難題有一劑良方:將西部的煤炭資源轉成電力再通過特高壓輸往東部,不僅降低了用煤成本,也減少了沿途污染——天然分布的能源國情使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輸電技術成為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特高壓電網,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正負800千伏直流輸電網絡。它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和節約土地資源等特點,被稱作世界電網建設的“珠穆朗瑪峰”。“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此舉標志著特高壓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截至今年11月,晉東南-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試驗示范工程已累計送電260億千瓦時,有力緩解了華中地區季節性缺電矛盾。 智能電網帶來智能生活 11月25日,電動汽車蘇滬杭城際互聯示范工程驗收工作全面完成。工程所涉及的上海、蘇州和杭州間多條高速公路5個服務區、9個智能充換電站全部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第一個跨省區電動汽車城際互聯工程竣工,并具備投運條件。 安裝了微型傳感器的電源插頭,在你忘記關電視和臺燈等電器時,可以幫你關掉電器——在不遠的將來,這種配備了運動傳感器的“聰明”插頭可能會作為所有家電的標準,配備到每臺電器上。 大到汽車充電站,小到“聰明”插頭,新的智能傳感技術正一步步應用到電網發展和人們的用電實踐中。 國家電網公司為中國88%的國土上近10億人群供電。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宣布,今后5年將計劃投資2500億美元在我國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到2015年,國家電網能夠支撐9000萬千瓦風電和8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的接入和消納,保障80萬輛電動汽車的應用。 清潔能源引領未來 “如不解決風電機組發電出力有效消納等問題,風電開發利用效率和經濟性將顯著降低。”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中心主任汪寧勃說。 在河北省張北縣,壩上地域有著冬春日照短風力大、夏秋日照充分風力衰、白天日照強風速小、夜晚風速大等天氣特色。風能與太陽能在時光和空間上有著極強的互補性,如何能將這些能源有效儲存互為填補?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給出了答案——以風光發電控制和儲能系統集成技術為重點,實現新能源發電的平滑輸出、計劃跟蹤、削峰填谷和調頻等控制目標,解決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技術難題。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規劃建設50萬千瓦風電場、10萬千瓦光伏發電站和11萬千瓦儲能電站。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功率調節型太陽能光伏電站,國內首個電網友好型風電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多類型化學儲能電站,同時也是智能化運行水平最高、運行方式最為多樣的新能源示范工程。目前,工程建設進入最后的收官階段,年末投產的目標將如期實現。(溫源)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