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電力】中國首個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探秘 |
(時間:2011-10-21 11:24:40) |
智能化電網的全新實踐--中國首個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探秘 10月20日,上班出門忘關空調和電燈怎么辦?沒關系!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坐立不安,只要上網就能解決問題;下班之前,再次點擊鼠標,家里的電飯煲開始煮飯,熱水器開始燒水,回到家可以坐享其成……這樣的生活方式已不再是夢想,而是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系統中智能化小區內智能家居最基本的功能。 新型的智能電網將會給人們生活方式和觀念帶來哪些新變化?又將能為社會的節能減排帶來哪些綜合效益?如何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復制和推廣?記者日前走進中新天津生態城,探秘中國首個智能電網的全新實踐。 智能化電網讓生活更美好 中國首個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日前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成功投運。這個覆蓋區域達31平方公里、涵蓋6大環節12個子項目的示范工程,是目前國際上覆蓋區域最廣、功能最齊全的智能電網系統。 坐落于濱海新區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與新加坡合作的項目,于2008年9月破土動工。 走進生態城嘉銘紅樹灣小區的一個樣板間,電視、電飯煲、冰箱、空調等家居的陳設與普通家居相比,似乎并沒有特別之處。然而,隨著工作人員輕輕觸摸一臺“掌上電腦”,房間內立刻發生奇特變化:關閉的窗簾自動拉開、電視播放出節目、加濕器噴出了水霧;同時,電飯煲定時開啟,可按任意模式煮飯,冰箱可以設置貯藏溫度,空調可以隨時調節室溫…… 全面負責生態城智能電網項目建設、管理的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分公司總經理閆衛國介紹,智能化樓宇內敷設了光纖復合電纜,具備強大的信息傳遞功能,而智能家居電器的內部都安置了信息處理模塊,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登錄互聯網,或者通過與無線局域網的聯接,就可以對家電進行遠程操控。如果家中的電器為非智能電器,也可通過安裝智能插頭,輕松實現控制電源開閉。 智能化的變化發生在家居的各個角落。濱海供電分公司副總經理楊磊介紹:“以前一個家庭只是一個電力用戶,而現在既是用戶,同時還變成了發電者。未來,多余的電能還可以進入電網,甚至還可以進行市場碳交易。這些都是在智能化電網的平臺上實現的! 綠色能源綜合利用實現碳減排 根據中新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要求,區域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將不低于20%,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及生物質能發電。目前,生態城中4.5兆瓦風電發電、污水處理廠1.1兆瓦光伏太陽能兩個綠色能源項目已經投入運行,預計這兩座電廠年發電900萬千瓦時,可以滿足3000多戶普通家庭的綠色用電需求。 “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建設將滿足電源結構向新能源發展的需要,滿足多元化的發電結構需求和多元化用電的新需求,實現節能減排!眹译娋W天津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張寧表示,過去,新能源的分布式電源如何安全有效地接入和輸送到公共電網是個難題。作為示范項目的生態城智能電網就要在這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這些技術性的突破已在生態城智能電網營業廳綜合樓項目中實現。記者登上營業廳樓頂看到,5張十余米長的太陽能電池板和6臺直筒狀風機已經立起。該樓的頂層還為發電機組專門配備了具備收集存儲新能源的儲能電池。利用各種技術裝置,樓頂的發電系統既可以與外部電網并網運行,也可以孤立運行,由于已具備完整的發電、輸電及配電功能,這個微型的電力系統網絡被稱為“微網”,作為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建設計劃中的首個微網項目,填補了我國微網分布式電源接入技術和微網控制技術領域的空白。 根據生態城綠色交通規劃,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還在生態城內大型居民區、停車場、大型商業中心等處建設3座大型充電站、3座中型充電站和150座交流充電樁。目前,一個充電站和兩個充點電已經啟用。 規模化推廣復制尚需政策撬動 國家電網總信息師吳玉生表示,這個中國擁有完全自主創新技術的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的建設、運營和管理經驗,旨在為提高能源效率樹立示范典型。 此次生態城綜合示范工程成功突破了諸多技術和管理上的挑戰,實現了“可視化平臺”、“智能用電”、“配網自動化”、“配用電融合”多個方面的創新,通過十幾個網絡平臺的搭建,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智能化體系。 閆衛國說:“從目前生態城智能電網的實踐來看,下一步如果規模化推廣和復制,政策和市場的紐結尚需進一步打開! 一方面,由于智能電網建設的許多公用設施建設是與城市建設同步進行,需要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包括土地、變電站布點、線路走廊都必須有統一標準,否則解決不了電力的總體平衡問題。 另一方面,智能電網建設和推廣還需要資金的支持和政策杠桿的撬動。總的來看,智能電網相比較傳統電網建設,成本要高50%左右。另外,智能化電網涉及很大的產業鏈,從接受新能源入網,到建設充電站和智能家居系統,涉及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產業利益分配、市場消費導向等多方面問題,目前都需要國家層面細化的政策支持。 此外,國家電網天津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劉明志認為,新的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對電力的調度和運營都提出了革命性的要求,電力企業的人才隊伍面臨挑戰。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