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服務業:對接資本市場 商業模式多樣化 |
(時間:2015-9-16 8:57:09) |
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節能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節能服務企業從提供單項服務向提供整體、綜合解決方案發展。“互聯網+節能”將帶來一場節能產業的新革命,節能服務企業將向能源費用托管型、能效工廠等更加多樣化的商業模式轉變。 今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成為全國首個工業余熱替代燃煤供暖的縣城。這個縣鋼鐵產量高,過去一直用燃煤鍋爐供暖,用煤量逐年增加,但同時鋼鐵加工中又有17%左右的余熱無法利用。于是,遷西縣與赤峰和然節能技術服務公司用合同能源的方式合作,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用兩家鋼鐵廠的余熱成功替代了全縣的燃煤鍋爐供暖。 合同能源管理是節能服務業通常采用的一種基于市場的節能機制。這種方式在歐美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廣為采用,實質是以較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投資方式。這種節能投資方式允許用戶使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降低目前的運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位于河北省廊坊永清工業園區的德基機械公司,是一家從事高端全系列環保節能型瀝青混合料攪拌成套設備制造及服務的企業。多年來,該公司堅持科技創新之路,擁有39項中國專利及22項中國軟件著作權,產品出口到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工業部門有需求 “新常態給節能服務產業帶來了新機遇,這個產業既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屬于科技服務業,是個市場化程度高、成長速度快的產業,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中國節能協會節能低碳專家聯盟執委會主任諶樹忠表示。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從2013年2155.62億元增長到2650.37億元,增幅為22.95%;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從2013年742.32億元增長到958.76億元,增幅為29.16%,節能2996.15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7490.38萬噸。 我國能源效率仍然偏低。資料顯示,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國的3.3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在能源消耗中,工業用能約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 諶樹忠表示,正因如此,我國節能市場潛力巨大。目前節能服務業70%以上的業務來自工業部門,30%來自建筑和交通領域。其中余熱余壓回收利用實現的節能量占所有節能項目的40%,已成為工業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節能服務企業逐步從提供單項服務向提供整體、綜合解決方案發展,甚至成為能源的供應商。珠海慧生能源集團近期就與多家企業合作提供蒸汽。比如與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為其每年提供20萬噸蒸汽。 節能企業爭上市 今年6月,山東中移能節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去年以來節能服務公司在主板和新三板上市呈井噴之勢,在兩市和新三板上市的200多家節能服務公司中,有一半多是去年以來上市的。”諶樹忠表示。 與此同時,未來收益權質押、節能量交易、碳交易等融資方式也加速推動了節能服務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深圳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推出用戶買方信貸服務,節能服務公司向銀行提供信用擔保并向用戶提供節能量擔保,由用戶向銀行貸款,既減輕節能服務公司融資壓力,又促進項目順利實施。 工業節能項目資金需求量比較大,項目資金可能是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只擁有某項技術的中小企業不足以支撐這些大項目,并購重組為資金實力較強的公司快速進入節能服務產業創造了條件,比如,深圳實益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募集資金,以增資方式投資廈門螢火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 大型綜合性節能服務公司也通過并購和分拆業務方式構建子品牌,如北京神霧環境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購上市公司天立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并無償受讓相關專利及其工藝包,打造電石領域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 與此同時,組建節能基金也火熱起來,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基金、廣東粵財節能環保創業投資基金、中能綠色基金、河北省節能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等各類基金,先后組建和運營。 商業模式多樣化 有消息稱,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上海、北京、深圳、廣東等試點碳市場也先后宣布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權的履約工作。首批試點行業將包括鋼鐵、電力等6大行業。有關專家表示,此舉將開啟容量高達千億元級的碳市場,對于節能服務業來說,又是一個助推行業發展的好消息。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指出,完善節能服務公司扶持政策準入條件,實行節能服務產業負面清單管理,積極培育“節能醫生”、節能量審核、節能低碳認證、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機構。專家表示,這表明我國政府在不斷構建和完善節能服務體系,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受高耗能產業產能過剩,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的影響,節能服務公司市場經營風險正在加大。一些耗能企業存在隨時減產甚至停產的潛在風險,導致節能項目開發難度增大。 有關專家表示,受外部環境影響,耗能企業更加重視節能增效,節能的主動性和迫切性顯著提高。同時由于耗能企業效益下滑、資金短缺,用自有資金開展節能項目受到制約,也給推行節能服務提供了擇機而入的機遇。 “機遇肯定大于挑戰。”諶樹忠表示,“互聯網+節能”將帶來一場節能產業的新革命,眾多的節能服務公司將在合同能源管理效益分享基礎上,向能源費用托管型、能效工廠等更加多樣化的商業模式轉變。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